“四曰明察成敗,早防而救之,塞其間,絕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也。”

“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職事,不受贈遺,辭祿讓賜,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

“六曰家國昏亂,所為不諛,敢犯主之嚴顏,面言主之過失,如此者,直臣也。是謂六正。”

“何謂六邪?一曰安官貪祿,不務公事,與世浮沉,左右觀望,如此者,具臣也”

“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為皆曰可,隱而求主之所好而進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與主為樂,不顧其後害,如此者,諛臣也。”

“三曰內實險詖,外貌小謹,巧言令色,妒善嫉賢,所欲進,則明其美、隱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匿其美,使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四曰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內離骨肉之親,外構朝廷之亂,如此者,讒臣也。”

“五曰專權擅勢,以輕為重,私門成黨,以富其家,擅矯主命,以自貴顯,如此者,賊臣也。”

“六曰諂主以佞邪,陷主於不義,朋黨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無別,是非無間,使主惡佈於境內,聞於四鄰,如此者,亡國之臣也。是謂六邪。賢臣處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術,故上安而下治。生則見樂,死則見思,此人臣之術也。”

《禮記》言:“權衡誠懸,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奸詐。然則臣之情偽,知之不難矣。又設禮以待之,執法以御之,為善者蒙賞,為惡者受罰,安敢不企及乎?安敢不盡力乎?”

“今我大秦,正是百亂初定之時,國家思欲進忠良,得此忠,貞,直,巨之良臣,退不肖,當行此科舉之事也。”

國家想得賢良,六正六邪之選材準則,只為其一,天無好日,地無完人,有所謂人生於世者,必分三六九等矣。

上三等為卿,中三等為吏,下三等為民。此乃天定,而如何去斟別於其中的賢才美質,光靠以名望而行舉薦之制,顯然是不可行的。

所以,李顯很明智的採取了這個科舉制度。

而如今,藉著這般一個機會,向這一幫大秦國之柱石們暢談這治政選才之基礎,以解一惑也。

“謝大王解我等迷惑。”廂房內,呂不韋,李斯,百里奚,陸準等人,皆是當朝三省六部之主官,此刻,聽得李顯這一般細細的把個其中道來,只覺以往的一些模糊不清,似是而非之處,此刻,確是感覺豁然開朗,治政之道,養撫愛民之道,罹才之道,用才之道,御下之道,等等等等,此刻,在他們心中,確是感覺有如明鏡一般,從來就沒有如此的清楚過,自己應該做什麼,該怎麼做,如何去做。此刻,皆豁然開朗如重見天日矣。

~~~~~~~~~~~~~~~~~~~~~~~~~~~~~~~~~~~~~!

這裡說一下,這一章裡大半以上的文言文都是抄至貞觀政要裡太宗皇帝與房玄齡和魏徵的對話,還有就是資志通鑑和舊唐書的,只所以要寫這一章,還弄上這麼多廢話,完全就是因為解釋一下科舉的重要性及可取性,沒辦法,做為一種新生事物的誕生,不光要去對抗舊有勢力這個龐然大物之外,還需要去挑戰任何一切的未知之數。

李顯為秦王,除了獨斷乾綱之外,想要得到朝中眾大臣們的支援,他亦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