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秦軍這邊,為著李斯之計,而讓大將白起詐敗了一場而歸,連著七八日間,汜水關內,皆是高掛免戰牌,一副死守著再亦不敢出關而戰之意。

而另一邊,那李斯卻又派出帳上死士數人,各負著白起的親筆信,乘著夜色而出關而去,直奔那聯盟大營而去。

~~~~~~~~~~~~~~~~~~~~~~~~~~~~~~~~~~~~!

“某奉我家將軍之命,特來求見於趙王。”夜色之下,黑影重重之間,卻是一黑影,有些突兀之間,從帳角陰影處走了出來,轉而走至帳門正處,翻身而下拜道。

有帳前金戈武士,此時方才發現,不知何時,在他們的身後,竟然跑出一個黑衣人來,身子輕微地哆嗦了一陣,兩金戈武士方才各執著大刀,看押住這黑衣人,一邊著人入帳通知於趙王公孫平。

趙王大帳內,公孫平居中而座,邊上趙國大將肥儀,廉頗,及其它一些軍中大將們,一併而再座,看著帳下恭恭敬敬跪拜於地的這個黑衣人,好一會兒,那公孫平方才道:“你卻是奉了哪位將軍之命,來見孤又有何事?”

那跪於地上的黑衣人卻是不抬起頭來,只仍跪於地上恭敬地道:“某奉白起將軍之命,簧夜而來,求見於趙王,其中之事,皆寫於此信中,請大王視之。”說罷,那黑衣人卻是小心翼翼地從內衣夾層中而請出一封書信來,轉交給一直立於邊上的金甲虎賁。

“哦,白起?”這事兒,卻是讓公孫平好一陣驚訝。

要知道那白起可是秦軍中之大將,此刻,他竟然在私底下派出死士來與他這趙國國主通訊,這算將起來,可謂是叛逆誅九族之罪也。

只是,待得公孫平拆開信之後,卻看得更是大驚失色。

信內所說,竟然是因著那白起於汜水關外被那吳將敗了一陣,而受了重傷,大傷了秦軍士氣,那秦王李顯治軍極嚴,見得這白起出關搦戰卻大敗而歸,為了挽回大軍士氣,竟然不顧他有傷再身,而強行打了六十軍棍。

一時間,是讓白起傷上加傷,秦軍士氣是多少挽回了一些,可是,這般一來卻是大大地傷了白起的心,所以,這白起乘著傷勢有些起色之餘,就秘密派其蒙養之死士乘夜而偷出了汜水關,向趙王送得來這親筆信。

信中說道只因這趙國與秦乃是姻親,又因這趙王仁義,如今是那秦王對他不仁再先,也就怪不得他白起不義在後,故白起想投靠之,為表誠意,他願意於三日後子夜時分,偷偷開關獻城於趙王,好讓趙王能獨得一份天大功勞而凌駕於眾諸侯之上。等等云云。。。

這一封信並不長,然而,其中所包含的資訊,卻是足以讓公孫平震驚萬分。

轉身把這一封信遞給了邊上的肥儀,這位號稱趙國第一才智之士的肥儀,大趙國的宰相,此刻,在面對這一封信之時,亦是變得一臉的不知所措。

實在是這事情太過於讓他們震驚了,那白起是誰,秦之大將也,幾乎是掌著秦軍四成以上的大軍的實權人物,而且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這白起不論是軍陣爭伐之道,還是個人勇武方面,都是上將之才。

可不想這秦王英明一世,竟然也會有昏庸之一時,為了挽回大軍士氣,竟然想出以軍法刑律於家中大將這等蠢笨的辦法來挽回士氣。

“此天助大王成此大功矣。。”邊上,肥儀向趙王公孫平恭賀道。

若是趙國真的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汜水關,又得了秦將白起的投靠,以如此潑天大功,那公孫平完全就可以把那楚懷王給趕下臺去,而自已去當這個盟主了,只要讓他公孫平當上盟主,那趙國在這一役當中,幾乎就可以完勝於燕國矣,至時待回到了北方,燕,趙再次對峙之時,趙國就完全可以擺出絕對的姿態而俯視於燕國。

想著燕,趙二國對峙如此多年頭,如今,卻因著這洛陽城外小小的一次戰役而讓趙國可能解除多年的後顧之憂,公孫平不由得哈哈大笑道:“如此,我等便取悄聲取了這汜水關再作計較。”

然而,就在這時,忽聽得帳外又再一次傳得來慘呼聲,及諸帳前虎賁的喝斥聲來,不一會兒,卻見得那守於帳外之虎賁復又押著一個黑衣人進來。

正自帳下諸人奇怪之時,那剛被押進來的黑衣人,卻又向公孫平道:“某奉我家將軍令,特來求見於趙王。”說罷,這黑衣人,亦是從貼身內衣夾層內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信來。

見那信上正正地寫著,趙武靈王親啟,隴西白起拜上等字樣。

“哦?你亦是替白起將軍送信的?”公孫平看著這封信,也不拆開,卻是先問著眼前這黑衣人道。

“正是。”這黑衣人恭聲回答道:“為防有失,我家將軍共派出三人來向大王送信,如今已經來了二人,相信另一人一會也該到了。”

只是,等了一會,卻並不曾等到那第三位送信的黑衣人,反倒是等到了盟主楚懷王項英的傳令使,說是楚王相招,以議攻汜水關之事。

正自公孫平奇怪著這半夜三更的還議個什麼事,只是待得他走至盟主大帳內之後,卻正見得大帳下,正跪著一黑衣人,此刻正被兩金甲武士押著。

公孫平眼角抽了抽,不想這白起派出的最後一個黑衣人,竟然為項英給獲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