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回 立妃(第2/2頁)
章節報錯
“臣,李斯。。。。。”
。。。。。。。
。。。。
。。。。。。
。。。
繼孔慎之後,梁寬,呂不韋,百里奚,陸準,蒙恬,李斯,王翦,白起等諸多大秦國文武大臣,亦是相繼走了出來,跪拜於地。
見得朝中諸多一二品大員如此,居於其後的一些三品以下各部主事,此刻哪還能站得住,個個皆站了出來,一併兒跪於堂前,而齊聲高唱道。
看著滿滿一朝堂百餘臣公,此刻皆跪拜於地,李顯不由得輕嘆了聲,方才道:“即如此,宣召,立東珠公主劉洛為昭儀,封容妃,立安平公主趙思為淑儀,此事由禮部挑選良辰吉日,並通知趙國,讓趙國派使臣來我咸陽為賀。”
說得來,李顯對於那趙國和親而來的所謂的安平公主,他是連面都不曾有朝過,當然,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這安平公主只是拿得來和親用的,李顯能給予他一個九嬪的位置,已經算是因著李顯的後院裡頭實在是沒有什麼像樣的女人,而格外開恩了。
而對於蜀國的這位東珠公主劉洛,李顯此時卻是大有感觀的。
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東珠公主劉洛之絕色姿容,再加上她那鮮明的個性,倒是更為適合於李顯的個性。
再加上,這劉洛竟然為了父兄之命,而單騎賓士於千里之外的秦營,光就這份不輸與任何男兒的膽氣與魄力,就足夠李顯給予她一個妃的頭銜。
對於此女,李顯倒也算得上甚是愛之了。
此事即已定下,自有禮部尚書陸準出列恭聲應諾,而具體的操辦流程,挑選黃道吉日,去國書與趙國並周邊其它諸侯國,以及大秦國內的諸多駐守各州郡的文武大臣們,這些都是需要通知道的。
這些零散的事情,自然也就流落到陸準的頭上來了。
大事已定,餘下來也就是商議些比如關外十州之地的鎮守人員,以及蜀中十四州的鎮守人員問題,新得蜀中十四州的教育問題,礦產開發,商本貿易,馳道修建,水利修引,農桑勸課,蒙學郡學等等等等,繁瑣的事項,一樁樁,一列列,卻是多如牛毛。
這是李顯自東征以來,時隔數月之久而開的第一次朝會,這其中積壓的事情自然就有很多很多,然而這些,看是都是蠅頭小事,只是現如今這會,因著沒有尚省以及門下省這三個部門,這其中所有用璽以及確認之事,確都需要李顯自己一個人親自去完成。
這其中的工作量就可想而知了。
眼見著這一朝朝會自寅時初開始,一時至這個午時,卻是還有許多問題還沒有確定下來,而堂下這一幫大臣裡,若不是其中諸多朝臣皆是年輕力壯之輩,怕是此刻這一朝堂之人都要餓昏上幾個了。
當下,李顯著人傳御膳房處,送上午膳來,君臣近百人,就在這大殿前,用起餐來。
“陸卿,孤前些日子交與你的那塞外之地原大宛國和烏恆國如今卻是如何處理了?”一邊吃著飯食,李顯一邊確是向著不遠處的陸準問道。
取得來一片絹布,輕擦了擦嘴角後,陸準方才站起來回道:“稟大王,此事臣正準備向大王彙報。”
“七月末時,臣已經安排烏恆國可汗鐵木成自回黑林堡安歇,而在離黑林堡西五百里處,臣安置了一支西羌人,此族人數大概有三萬餘人。而黑林堡東五百里處,同樣安置了一支人數在三萬人左右的西羌族人。”
“原大宛國處,則是予了一支樓蘭人,此族人數大概在七萬到八萬之間,可戰之士大概有五千餘人,在這支樓蘭部東西二處,臣亦是各安置了一支其它部族以為牽制。”
“至於其它各處,臣亦大大小小安置了總數一百七十三處族群,皆一到三萬人不等,互相各不統屬,以其互相制約。。”
“嗯。。。”停了停筷子,李顯仿是不經意間道了句:“此事可著錦衣衛使處北出塞外看個明白,可不能讓一幫蠻夷做的一些表面功夫給蒙到了。”
“諾。”李顯這般一說來,陸準確是霍然一驚。
塞外之地,各部族之間混戰不休,而其中部落又是繁多,而陸準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才會想著要讓他們各部落之間分族而居於一地,以求能相互牽制。
但是,正如李顯所說的那般,這其中並不能肯定會沒有那種表面上為生死仇敵,暗地裡確是聯合於一處,好得蜜裡調油的那種,他們只為著做給秦人看,只待他們養足了元氣,便又如餓狼般,轉身來咬上一口,這種事情,可是最要不得的,所以,此事交給錦衣衛使,讓他們北出塞外去探個明白究竟,卻不失為一個萬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