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凡梟雄人物,特別是一國之主者,人一到晚年,就總會變得多疑起來,不論他年輕時候是如何的雄才大略,至晚年間,亦會完全變了一個樣子。

這一類人,我中華上下五千年來,是數不勝數。如劉邦,如曹孟德,如李世民,如趙匡胤,如朱元璋等等,這些人,年輕之時,都可為膽一代天驕般的人物,他們就憑著自己的雙手而創造了若大一個帝國。

可是,自他們晚年之後,就開始變得多疑而不願意相信別人,對任何人他總是覺得可疑。

狡兔死而走狗烹之事,雖然說得有些過份,但從側面上來說,亦是說的這般一回事兒。

劉康,自他祖上開始,就為這蜀州的刺史。後來前朝體制崩壞,劉家就地起兵,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之便,而獨得蜀中這般天府之國。

他為這蜀國之祖,至如今年近六十餘,仍然是死抓著手中的王權而捨不得傳位給身下的子嗣,其人之貪戀權勢更或者說他之貪生怕死可見一般。

而這一刻,當他收到手下探子稟報說那駐守陰平關的大將楊氏父子,竟然與敵國互通書信。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其證據確鑿之時,劉康那是勃然大怒不已。

陰平關乃是蜀國之門戶,是萬萬不容有失的,當初他聽從九子劉秀的建議,調老將楊任過去駐守時,他並沒有什麼意見,可是,他竟然不知道,陰平關第二次增兵的主將,竟然是那楊任的兒子楊齡,如此一來,那陰平關上可就是他們楊家父子的天下了。

那可是二十五萬大軍啊,竟然就全部掌握在這一對父子手裡,而且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其父子二人,竟然同時掌握著這二十五萬大軍的軍權,而這陰平關又是蜀國之北面重要的一個門戶。可以說,只要這一對父子有反心,或者是投降於秦國之心,以楊家父子在蜀**民中的威望和人脈,蜀國,就等著滅國就是了。

而此刻,他卻已經收到了密報,這楊家的兒子楊齡竟然是那秦之肅州都督蕭謹的多年好友,二人竟然一同遊學於蜀地。

這要是那楊家之子為那蕭謹之情誼或者是高官厚祿給引誘了過去,而大開關門,引那秦軍入關,那又讓他蜀地如何辦?

畢竟,這天下間,已經在瘋傳那秦王李顯的仁義之名,秦王之雄才大略,秦王之風彩可謂是天下少有。劉康自問他是比不得的,那楊家父子為秦王之風采所服,而選擇棄蜀地而轉投秦國這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君不見,那魏之太祖曹評,韓之順公陸準二人居為一國之主,還不都是選擇投降於秦國。

而如今那原本的韓順公現如今還高居於秦之六部尚書之一呢,以楊家父子二人,劉康實在是對自己沒多大信心,實在是那秦王之風采太過於耀眼了些。

如此這般一來,這如何能不讓劉康又驚又怒。

“來人,把劉秀那孽障給孤帶來。”劉康終於是怒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瘦弱的獅子,他仍然是這一片森林中的王者,沒有之一。

雖然,劉康老了,但這又如何,他門下光兒子就有四十多個,但其中有才能而又有實力進駐王位的就那麼四五人,所以,劉康對於自己門下這些個兒子們在暗地中的明爭暗鬥,卻只當做完全沒有看到。

他只在享受著,當做沉迷於享受當中而不能自拔,但是能為一國之開國之祖,又有哪一個是無能之輩。除了那種實在老而痴呆之輩,又哪裡能尋得來無能的。

這一刻,老獅子終於是發出了他應有的怒吼聲。

而當劉秀被御前虎賁給架著帶到這大殿前之時,劉康抬腳就一腳把這個平日裡他最為看好的兒子給踢翻在地上。

“父王。。。”劉秀被劉康這一腳給踢蒙了,一時半會間,他卻是怎麼也反映不過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

劉秀的才能,那是整個蜀地裡有目共睹的,而就因為他的心機,他的手段,他的才智,所以,在這蜀地裡,他劉秀繼承王位的呼聲也是最高的,甚至於比劉康的大兒子劉英還要強上許多。

而劉康好像一直也就默許了劉秀的才能,並且逐漸的放手把手中的權利分給了這個九子。

比如這一次陰平關駐軍防守秦國之事,就是劉康默許了給予劉秀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