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珠姐姐,快些。。快些。。我們去涼亭那歇會兒。”

“稟大王,是錦繡公主和東珠公主。”此時,早有御前侍衛上得前來稟報於李顯。

“哦,讓他們進來吧。”淡淡的點了點頭,說起來,李顯因著忙於國事和征戰,亦是有許久末曾見過自己那位弟弟和妹妹了。

秦之開國太祖李密名門有四子一女,長子李思,次子李延,三子李顯,四子李晃,第五個就是這個錦繡公主了。

五人乃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妹,可是,長公子李思,如今已經是泥塑於棺梓之中,而長眠於地下,二公子延卻是因為受得前司徒,司空的挑唆而反叛,後為李顯所敗而被幽禁於深宮之中,四公子李晃,自小腦子就有些問題。

如今剩下來亦唯有這個五妹,封號錦繡公主的李繡了,因著秦之老皇后過逝,所以李繡也就一直跟著長公子李思的妻妾們生活於一起,一直都嫂嫂照看著養大。

只是就這李繡,李顯亦是有許久都不曾見過於她,若不是今日湊巧,估計李顯一時半會間亦是想不到他這個妹妹了。

“見過王兄。”

“妾身劉氏見過秦王”

有些弱弱怯怯間,隨著身邊一女而微微地向李顯福了福身。

如今的錦繡公主年不過十四五歲,只是平日裡他對於這位威嚴日重的三兄,卻是顯得越來越怕了。

而在李繡邊上這位,雖然年歲上與這錦繡公主李繡差不多,卻比之李繡來,那是要成熟,穩重上數倍亦不止。

“汝即是那東珠公主?”當眼前這位隨著李繡一併而來的女子,抬起頭來之時,便是以李顯的沉著冷靜,亦是不由覺得眼前一亮。

眼前這小人兒,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突然間,李顯的腦海中,不由得掠過曹植的那一首洛神賦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蜀中十成靈氣,此女一人已盡得八分矣。

“妾身蜀中劉氏之十三女洛,蒙父王錯愛,封東珠公主。”聲音輕柔妙曼,卻若珠玉入玉盤般,輕脆嘶鳴有聲。

“好一個東珠公主也,不想蜀主卻有如此一妙人兒,此齊天之福也。”哈哈大笑間,揮手讓二女退了下去,李顯自是接著問起了邊上諸人之意見來。

只是此刻,對於李斯他們來說,這話卻更不好開口了。

李顯自十六歲登基改元稱帝以來,至如今武穆五年,已是年滿二十歲,按秦律者,男滿十六,女滿十四歲者,皆需娶妻生子。

只是這數年來,李顯一直都忙於戰事而無心婚配,再加上秦國每每總是處在危難當中,也不允許李顯去考慮這些事情,所以,這件事情就一直是一拖在拖的拖到現在。

如今這蜀主竟然著人送來這般一個妙人兒來,又看李顯對這女子很是滿意的樣子,如此情況之下,再論蜀之事,其中多少亦是要摻雜入一些李顯的家事上去了。

摻雜入李顯的家事,這等國事,你又讓這一幫臣子們如何好去議論。

見得亭中四人一時間你看看我,我望望你,卻是誰也沒有先開口,李顯不由得輕笑道:“如此,此事就先就此不論吧,回頭來,爾等諸人皆寫一份密摺於我,其內附上你們的觀點,我自不公開來,只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如何?”

“謝大王。”五人在齊齊的鬆了一口氣之餘,皆一拜而下。

這等得罪人的事情,還是以這種密摺不公開的形式來才最為妥當了,誰也不知道誰的意見如何,這自然是為再場的諸人減少了大大的一個包袱。

~~~~~~~~~~~~~~~~~~~~~~~~~~~~~~~~~

東珠公主出現。。。下回是不是該搞個南珠公主啊,北珠公主什麼的。。。求龍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