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麼說,李顯仍然是堅定了由自己領軍繞道大宛,而強攻烏恆國之事。

但做為條件,李顯本來是隻帶上馬起,王平,項延,柳尚外加上呂莽這五員大將就是的,但這會兒,卻是不得不再一連點了再場的十數員武藝高強的軍中大將,蕭謹,梁寬等人方才同意了下來。

當下李顯就下昭假蕭謹為肅州都督,統肅州諸軍事,在李顯西征烏恆之時,防止蜀國乘機領兵入秦國作亂。

復昭梁寬假漢州都督,統漢州諸軍事,領兵八萬,坐鎮函谷關,防止關外,韓,魏,楚,晉四國來攻。

其它人等,各回屬地,依令行事,不得有誤。

假蕭謹為肅州都督,那是看重了蕭謹的穩重,因為肅州之地,一直以來,都是有著洞溪蠻夷作亂,在秦國還不夠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李顯自然還沒有辦法去向這些蠻夷們提出什麼蠻漢一家的說法。

所以,在秦國,儘管李顯已經在大幅度的為這些住在山裡的洞溪蠻們提供著儘可能的幫助之後,可是,這些不通理數,蠻橫而無理的洞溪蠻們,卻仍然是過著他們那種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

他們仍然在以部落而居,想著作亂就作亂,想著去搶劫城池,就呼啦啦的叫上一夥人去搶個把城池玩玩。

而蕭謹在軍事上之才,就在於一個守字,而李顯同樣的亦是看重了蕭謹的這一個守字訣上。

善守者必穩。

所以,李顯安排蕭謹來這肅州之地,與其說是防止蜀國之人乘機來搗亂,倒不如說是為了讓蕭謹帶著大軍來鎮住這些洞溪蠻們來得更合適些。

而對於梁寬的復啟,一則,當然是因為梁寬本身就是一位難得的沙場宿將,他梁家主上幾代人,都是為將一生之輩,梁寬在沙場上雖然不能稱之為一員名將,但稱一員老將,那確是並不為過的。

這二則,當然也是因為梁寬他熟悉於函谷關處的地形。

一直以來,可以說,自李顯上位之後,梁寬,他就幾乎都是呆在函谷關這地兒的。

整個大秦國內,此時若還說有哪位將軍熟悉函谷關地形的話,那麼無疑當屬於梁寬的。

而且,梁寬同樣亦是一員善守之將,這從當初天下魏,韓,晉三國同攻函谷關,梁寬就憑著個函谷關,而從容對抗三國之兵,就可想而知。

所以,在為了防止關外大亂而影響大秦國時,派梁寬這麼一員大將去鎮守函谷關這個大秦國的東面入口,那自然是無可厚非的。

安排好諸多大將後,擇一黃道吉日,李顯自是在轟轟烈烈的為蒙恬大軍誓師西征之後,李顯自領著三萬驍騎鐵騎,直奔涼州而去。

~~~~~~~~~~~~~~~~~~~~~~~~~~~~~~~~~~~~~~~~~~~~~~~~~~~~~~~~~~~~~~~~~~

闊別了三年之久,重回涼州之地,這對於李顯來說,這裡是如此的親切,而當李顯看到這涼州之地,那一片忙碌的農家人,在那田舍間,在那瓦縫裡,正在辛勤地勞動著,繁華著這一個原本已經快要被荒涼到遺忘的城市的時候,李顯開心的笑了。

涼州之地,本就偏鄙,往年裡,因著常被月支人劫掠,而讓這一個本就已經快要被大秦國給遺忘掉的城市,變得更加的血上加霜。

曾幾何時,在這一片原本肥沃的土地上,老百姓們辛苦了一整年,到頭來,確常常是顆粒無收的結果。

涼州的苦,又有何人可知?

可是,自李顯登基稱帝后,先是滅盡了整個月支人,把個月支人打得如今是都不知道搬到哪個角落頭苟且偷生去了。這算是在根本上的解決了這涼州百姓們的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