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回 孤龍麾所立之處,即為秦土(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一支羽箭是從前頭處,一直射穿了這小將的整個咽喉而去,直透後腦勺。
所以,很直接的,這一員積極的小將,就這般無聲無息的被暗箭射殺而死去了。
這一箭是呂莽放的,當初李顯徵招他們入這御前侍衛的時候,想著的就是讓他們做這種狙擊手的工作。
一種專門在暗處狙殺敵方基層軍官,而至使敵方軍隊因缺少基層軍官統領而出現混亂狀態的強弓手。
當初李顯足足是招了二十餘人。
此刻,這二十餘人,亦是全部被李顯給派上了場去。
剛才那一員小將,招呼得那麼猛烈,表現的那般的積極和搶眼,卻是足夠的吸引了呂莽這頭夜鷹的眼神,而賞了這員小將一箭,送他歸了西。
“驍騎之志,有我無敵。。。殺。。。”怒吼聲中,馬起第一個衝進了那道缺口,衝進了城牆之內,舉槍便刺穿了一員頂盔貫甲的小將,一甩長槍,任那鮮血濺了他一身一臉,馬起亦是不管不顧,嘶吼著,拍馬舞槍又往地二人殺去。
在他身後,王平,項延,柳尚,蒙恬四員大將亦是不甘於人後,皆是齊齊跨馬狂奔而入,一刀一個,是見人就殺。
有著這五員上將做先鋒開路,身後的驍騎營諸多將士們,自然是輕鬆上許多,在那沖天的怒吼聲中,驍騎或的五六萬人,狂湧而入東都城。
~~~~~~~~~~~~~~~~~~~~~~~~~~~~~
大秦武穆元年秋十月十二,武穆王李顯,領驍騎衛一千人,並五萬漢人奴隸,攻破東都雄城,盡屠東都城包括吉利任命留守的九個兒子及他的三十九個皇后五百餘位大臣等月支人一共二十九萬七千五百餘人。
至十月二十八日,連屠十六天的東都城,終於是安靜了下來,整個東都城,血流城河,屍橫遍野而再無一活口。
此刻,整個東都城內,早已是在火海中而化為一片廢墟。
~~~~~~~~~~~~~~~~~~~~~~~~~~~~~~~~~~~~~~~~~~~~~~~~~~~~~~~~~~~~~~~~~~~~
彈漢山之巔,吹著這冷咧的北風,李顯確自凝目望向東方,身後,王平,馬起,項延,柳尚,蒙恬一字而排開站於李顯身後,確是誰也不敢再多吭一聲。
閉上雙眸,以手虛指著東方,就在那個方向,那裡有他們的家,有他們的親人,有他們最愛的人。
可是,曾經多少次,這些月支人們,憑仗他們的戰馬,而進入中原腹地,燒殺搶略,無惡不作,他們屠殺的漢人,掠奪的漢人,又有多少?他們在漢人之地所造成的血債又有多少?
這一點,從李顯解救出來的奴隸數量當中,你就可以看得出來。
所以,李顯這一路上在下令屠殺盡整個月支人部落的時候,從來就沒有覺得自己心狠過,包括在這東都城內,一聲令下,整整近三十萬的人頭落地。李顯亦是沒有眨一下眼皮子。
因為,這一切,都是這些月支人欠他們漢人的。
這些都是他們在為他們的祖宗在還債,這是他們在漢人們身上造下無窮的孽債的償還。
所以,李顯殺得無怨無悔。
高高的彈汗山上,有凜冽的狂風吹過,揚起那繡有九蟒的黑色披風,隨風而狂舞不止。
“槍來。。。。”驀然間,就在這一份壓抑的沉寂之中,猛聽得前頭處李顯的一聲怒吼。
馬起,急忙上前兩步,遞上了手上的銀槍。
這是一杆普通的精鋼長槍,只是在那槍身之處,用的並不是普通的實木棒,而是一整支的銀槍而已。李顯,以手輕撫槍身,從頭而至尾,小心翼翼而充滿著愛惜。
這是屬於李顯的專用長槍。
只是這一杆槍,自他鑄好後,李顯確從來就沒有用他殺過一個人。
然而,今天,就在這一刻,李顯仰天狂嘯出聲,而以絕大氣力,揮手把這一支銀槍倒插入這山巔之上。
一把扯過一直披於身後那繡有九蟒的玄黑色披風,李顯怒而把披風穿掛於那長槍之上。
“從此以後,孤王之大麾所掛之處,即為我秦土矣。”
轉身,李顯飄然而下山去,山顛之上,唯有那繡有九蟒的玄黑色披皮伴著那銀槍之上絲絲血紅的蘇櫻而隨風飄揚。
~~~~~~~~~~~~~~~~~~~~~~~~~~~~~~~~~
這一刻,小血想到了那繡著五顆星的鮮紅大旗,有一天,他是否亦是能如此霸氣的插上那個魚島,而讓全天下的漢人們狂吼著,吾大旗所立之處,即為國土矣,敢犯我國土者,殺。。。。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