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營外的青壯,必須留下一小部份,而這留下的一小部份人又該怎麼分配法?

無疑,在馬,步,弓三軍中,步卒是最好訓練也是最容易讓一名士兵儘快進入角色,擁有戰鬥的一個兵種。

可是,不管是哪一支軍隊,其中所講究的都是一個協調性問題。因為只有所有的動作一致了,一隻軍隊,才可能爆發出最強悍的戰鬥力。

所以,軍隊需要訓練,需要講究配合。而要是突然之間讓這些什麼都不懂的百姓突然之間入伍的話,那隻會打亂了原本大軍的節奏,而讓大軍一無有得。

看著似乎是增加了人數,可是,戰鬥力,確會因為這些新兵的加入,而變得一塌糊塗。

“諸位將軍以為,營外之青壯,該當如何安排為妥?”主帳內,李顯安然上座,向著場中諸將問道。

“稟將軍,末將以為,營外的青壯可擇優者而入我驍騎營,以擴充各營人數。”邊上,卻是蕭謹首先站了出來道:“經過昨日一戰,我驍騎營之驍勇善戰,已是初露鋒芒,然而確是因為人數上的限制,而致使各營有所損傷。誠若昨日我軍強弓營或是騎兵營再多一個營隊千餘人,昨日一戰之傷亡,當可再降五成,末將以為,我驍騎營當吸收新鮮血液,擴充大軍,以備接下來的硬戰。”

誠如蕭謹所說,若是昨天貿林城外那一戰,若李顯這一方再多上二到三千的強弓手或者是騎兵,那個時候,只要強弓手一陣密集的連射,或者是由一個四千餘人的騎兵營發起衝鋒,相信,只要數個來回,區區已經是被強弓手射得膽寒的大宛月支騎兵,必會早早的崩潰,而不會像昨日一樣,還要來個圍三闕一,更不會去擔心對方是否會狗急跳牆,被他們反撲而造成大的操作。

驍騎營的戰鬥力已經夠了,裝備也夠了,可是,就是士卒不夠。誠如蕭謹所說,這一次的機會,將會是千載難逢的,是一定要補充吸納的。

“那子離以為,當分設哪幾營?”李顯自然也是清楚蕭謹所提的問題,他亦是正在考慮著乘這個機會,而加緊擴大驍騎營,也省得到時候再回咸陽城去擴充驍騎營而變得麻煩不堪。

因為若是李顯要回咸陽去擴充驍騎營,他所能做的,無非也就是從梁鎮手上去轉一些兵過來,然後讓他們進入驍騎營,慢慢的訓練。

不說這其中會有多少其它勢力所安插進來的探子,光是這種向別人討要的行為,李顯就覺得這是一種窩囊。

更何況,到時候向梁鎮要兵以擴充驍騎營,在咸陽城內,那絕對會被那些士大夫階層們吵翻了天。

而在這涼州城,則是不同,就如同那句老話一般,天高皇帝遠的,只要他想,他要招多少人馬,就招多少人馬,是誰也管不著他李顯了,雖然李顯本身就是這大秦國的皇帝。

“末將以為,當再增設二營強弓手,一營大盾甲士,四營長槍手,三營騎兵,共十營,一萬人。”

一萬人,看著也是沒加多少,可是,分設到各營裡去,卻是會增加十倍以上的戰力。

比如再增設三個騎兵營,和著原本的就會有五個騎兵營,五千騎兵與三千騎兵,不管是在戰力上,還是在迂迴包抄的戰術分配上,都可以做到很完美。

這是一種戰力上的疊加,絕對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而是完完全全的成倍的在翻漲。

“準,這事兒就交給子離你了,其它諸營將軍都來協助於蕭將軍挑選,要家勢清白,身強力壯者,若有優秀者,亦可根據情況再擴編三五個營。“

“我只給你們三天的時間,待得徵招入選諸營後,這一幫子新兵,就暫不編入現有編制,這些新招人員,當定為我驍騎營的的預備役人員,暫由各營統領分派副手協助蕭將軍入營訓練這些新兵。”這事兒,李顯也就算是這般拍板下來了,接下來要辦的事情有很多,一則是需要著人傳信至咸陽城,著那麻九再運送些錢糧軍備物資來,二則也是要準備下去,咐派各營執行好守城和探察敵情的任務,以防備於那大宛國國主吉利的突然襲擊。

在場諸多將軍,雖然有很多都是隻靠著一把子武力才上位的,可是,在這大帳內,確是沒有一個蠢人,他們能坐上這位一營統領的位置,本身就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

啊哦哦,這暴發的事兒,果然不是人乾的活,真是要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