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見得李顯再以此問題問起來,他們自然是多有準備。

當下倆位工部侍郎皆是想著搶先一步以求在李顯面前表現自己,畢竟工部尚書的位置只有一個,而能否再上升一步,而爬上工部尚書這個位置,此時在李顯面前的表現無疑是最為重要的。

“舒愛卿先說吧。”隨意地指了指舒達,然後以背靠胡椅,整了個比較舒服的姿勢,以表示,咱很有興趣來聽聽你們的意見。

“謝大王。”見得李顯當先點了自己,舒達滿臉挑釁似的看了一旁的左良一眼有,然後自袖口內抽出一份厚厚的絹布來,緩緩開啟來,朗聲念道:“天以秦克肖其德,聖子神孫,繼繼承承,於千萬年,敬戒不怠,全付所覆,四海九州,罔有內外,悉主悉臣。。。”

“停停停。。。這段跳過,直接說你對於農事的見解。”見得這位竟然在這裡做起了文章,念得頭搖腦晃的,李顯大是鬱悶,趕緊喊停,讓他念重點。

“諾。。”回過頭來,狠狠地瞪了一眼一旁那正在興災樂禍的左良一眼後,醞釀了一會情緒,這位侍郎大人方才繼續念道:“微臣之策,當定為三例,古語有云,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以定太勞則祀之。微臣以為,農桑之事,當由國之大王以為天下先,以求祭祀天地,來年定能五穀豐登,此其一也。”

“其二,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為之,築宮仞有三尺,棘牆而外閉之。遂微臣有議,定我王城凡三品公卿以上者,家家皆需勞作疲食,以為天下表率。”

“其三,正月之吉始和,大王當傳令於天下,著諸有司佈教於邦國都鄙之處,以示大王之決心,以德定君子,使天下諸農心有所附,德有所養,知為生而生,知為農而農。。。。”

餘下的一大篇歌功頌德的文章,這位工部侍郎確是不敢再讀出來,他想出來的三個建議,其大致的意思第一是指要想農田裡有大收穫,就得由李顯你這個皇帝開始,而祭祀天地。第二是說要讓李顯這位大王做個表率,自己輕自去體驗一下農活,然後告訴天下人,告訴他們你們看我這個一國之主都在勞動,你們也得跟著勞動,算是要樹個榜樣的意思。舒達的第三條建議則更是離譜,竟然是要李顯去向這天下的農民們講道德,告訴他們不種田是不道德的,人要有道德才能活下來。。。

你說這建議整的,這能算是個建議嗎?

看來人常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這話絕對是沒錯的,有什麼樣的上司,就會帶出什麼樣的小弟來。

看看那無才無能的工部尚書羅際,再看看這位工部侍郎舒達。

你說這都什麼人啊!!!

乾脆這位舒達兄你也給我一起去陪陪你那位老上司吧,改明兒個,咱在給你們整個莊子的逍遙經來,讓你們去好好的學學啥才叫無為而治。

“左愛卿,你呢?”心底裡已經把那位舒達給打入冷宮的李顯,確是連再看他一眼都欠奉,轉而就把目光看向了工部的另外一位侍郎,左良。

見得李顯把眼給瞄上了他,左良後背上的冷汗,頓時唰的一聲,是狂冒而出。實在是他的想法,幾乎都是與那位舒侍郎的大同小異,看李顯對舒達的處置就知道,那個建議完全不合李顯的口味。但是,一時間,你又讓這位小小的侍郎哪去整出啥好辦法來。

“臣。。。臣。。。臣以為。。以為。。。以為當興修水利,當勸課農桑。”結結巴巴了好一會兒,這位左侍郎方才吼出個興修水利來,勸課農桑來。

“興修水利,勸課農桑,嗯。。。左愛卿之提議,確是不錯,但太過於籠統了,可還有細分些的說法嗎?”我要你興天下農業,這興修水利,勸課農桑本來就是宗旨,這位仁兄倒好,直接是把這大道理搬了出來,如果大夥都像你這樣,那老子我還要屁個大臣啊。

不過,好在這位仁兄比之剛才那位要強上許多,至少他還知道吼出個興修水利來,李顯也不想打擊大臣們的積極性,當下略帶著點鼓勵的眼神看著這樣已經是滿頭滿臉都是汗的工部侍郎。

見得李顯一副頗感興趣的樣子,左良咬了咬牙才道:“臣以為,大王當挑選良辰吉日,於南郊外祭告天地,以求風調雨順,使天下萬民安於農耕,勤於播撒。。。”

“停。。。。左愛卿之策,孤已是盡知之,剩下的各位主事,你們誰還有其它建議不?”看來這位亦是打著同樣的主意,還風調雨順呢,咱給你來個旱澇保收要不要?

唉,真是的,又一個扔養老院的廢材,咱這大秦國統治階層裡,怎麼會有這麼多無才便是德的大官呢?

他孃的這百無一用的舉薦制啊,看來咱得早點實行開科取士了,要不然,整個國家裡的大官,個頂個都是像這一類人一樣不學無術的草包,全是靠走後門,拉關係上來的。

唉!!說起這科舉來,李顯確又是想起當初在那交代給將作坊的事情,也不知道當初叫那一幫子將作坊的老小子們整的那一套活字印刷的東東弄好了沒有。

~~~~~~~~~~~~~~

第二更三千五百字大章到!!!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