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次軍中比武,無意中倒是讓李顯收穫了二十來個神射手,這倒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而李顯報著這種喜悅的心態,等待著接下來的騎卒擂賽。

騎座的擂賽,自然是不能跟那長槍兵或者是弓箭手那樣,來一次大混比的,而是需要跟那步卒一樣,一對一的慢慢殺出一圈圈重圍。

騎兵兩個營,營長二人,百夫長二十人,什夫長二百人,合共二百二十二個基層將領。

而現如今,這留再最後參與到這騎兵營裡的人,還不到四百之數。畢竟前兩天那第一關的萬人戰的時候,讓這些騎兵們下馬隨機的去跟步兵們步戰,這確是讓這騎兵營裡的人損失得太多了。這也算是李顯的過失之一吧,只是這事兒,既然已經到這種地步了,自然沒有說重新再來一次的道理,騎兵營裡的那些運氣太差,被抽到跟步兵營裡的人對戰,而被刷下來的人,自然也就只能等待著下一次的挑戰賽了。所以,這比賽還得就這樣的繼續下去。

四百三十多個人,一分為二挑出來又不夠二百二十個人,而不分開來,又排不出名次,這一道算數題,確是難倒了包括蕭謹在內的一幫子裁判們。

後來李顯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沒辦法,李顯親自上臺,直接讓這一夥四百來人上臺,四百來人一分為二,也就是二百一十五對。

一場鬥下來,這前二百一十五明就算是定下來了。而讓剩下的二百一十五人,分成一百零七組對挑,輪空的那一位就遞到下一輪,再這一百零八人再對挑,直至決定出最後差出來的七名。

這決出來的七名則就最先確定下來的騎兵營基層的什長。

而剩下來的二百一十五人,則採用同樣的方法,決出明次來,第一第二名為營長,第三至第二十三名為百夫和工,餘下則全是什長。

簡單的一分,這一個難題也就解決了。

李顯在暗自鬱悶之餘,在回到坐位上,亦是在低著頭考慮著,當初給那國子監裡的兒童啟蒙讀物裡,是不是應該再加入些低階的算數?

畢竟,以前還不知道,可是,這會兒在這現場裡李顯算是親眼所見的了。便是連蕭謹這等樣的一位智者,代替李顯管理著這若大一個驍騎營的人物,除了會計算些簡單的題目,比如一人一天領多少糧草,十萬人一天要領多少糧草,這類直來直去,簡單明瞭的題目外,真要到了讓他們去計算稍微複雜一點點的,比如就剛才這種簡單的對決賽裡的人物安排,這一幫子人竟然沒有一個能計算得出來。

~~~~~~~~~~~~~~~~~~~~~~~~~~~~~~~~~~~~~~~~~~~~~

場地上的騎卒們仍然在努力的作對撕殺著。為了名譽,為了地位,亦或者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再或者就直接是為了那高額的餉銀,所以,場地上,這一幫年青而充滿著熱血與激情的漢子們,他們在激烈的撕殺著。

騎卒的擂賽,雖然不是那種真刀真槍的比,但是,起碼來說,眼前這一幫漢子們,他們仍然是騎在那高頭大馬上,身著革甲,腰佩斬馬刀,左手抓韁,右手執一條丈餘條的木棍,以代替那騎槍,所以騎兵需要裝備的部件,他們自然是一件不少的全披掛在身上,除了那去掉槍頭的長槍。

而能上得這場地上,暫時性的來說,那都是排近騎卒前四百名者,都算是一些佼佼者了。

而如今,讓這一群佼佼者中,再讓他們去捉對的撕殺,以求尋找出他們中那更為強悍的存在,這一場搏鬥的精彩程度可想而知。

只是現在才剛開始對決賽,這一幫子老兵油子們,自然知道什麼叫審時度勢,什麼叫藏拙的。

所以,這先期剛開始的時候,這諸多參賽者裡,幾乎就沒幾個打得精彩的,可能,今天的比鬥,除了那剛才步卒裡的黃泰和那劉明二人打得比較激烈外,其它的人,幾乎都是有些不溫不火的,打得甚是中規中矩。

當然,這種情況也只是暫時的,相信很快這一幫子傢伙們的老底兒就會全部的攔露出來了。

因為,在這裡,不管是誰,他們都不是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