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盾兵的比賽,自那黃泰與劉明之後,相繼又爆出幾個很是強悍的存在,在李顯看來,這也算是大有收穫了。

刀盾兵的比試,只比一輪,而且都是一局定勝負制,兩兩相對間,二千五百左右的參賽者,這一輪就刷掉了一半,剩下一千二百六十人。

這一輪,就得再等到後天,再繼續比賽了,因為接下來,還有其它三個兵種也需要比的。

接下來上場的則是長槍營。

當初李顯之所以選擇要一力組建這長槍營,也是為了能有效的對付於騎兵這個來去如風的兵種。

因為在這冷兵器時代,騎兵,通常就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關鍵,而有效的剋制於敵國的騎兵,這無疑是能決定著一場戰爭勝負的關鍵所在。

以往選擇與騎兵方陣硬抗的辦法,就是前頭以步卒舉大盾而圍成牆,在步卒後身後,則步以弓箭手,再在兩側輔以輕騎兵以做為機動部隊。

如此一來,在敵方騎兵沒有衝破大軍的大盾方陣之前,敵軍的騎兵是隻能選擇被的捱打的,可是,一旦等到對方的騎兵猛然間穿插上來,而打破這大盾方陣的話,那麼接下來所要面對的將會是一場赤果果的屠殺。

這就是步卒與弓手之間配合的弱點——————————他們不適合於近戰。

可是,若是碰上長槍兵呢?長槍兵,以他們那長達近二丈八左右的長槍,頂在前面。

面對那如林的長槍林,就算再多的馬陣上來,那也是要被這長槍林給刺成刺蝟的。

這就是長槍兵的恐怖,一種天生就是來剋制騎兵方陣的利器。

長槍兵,講究的並不需要他們有多麼高強的個人武藝,因為長槍兵這是一個很講究團隊配合的兵種,他只需要你有一個冷靜的心,有一雙靈活的雙手,能夠在敵騎來到你面前之時,你能夠冷靜的在聽從長官的命令之下,把手中的長槍朝著對方的心臟或者是咽喉之地狠狠地刺過去。

這就是長槍兵。

所以,如何挑選這長槍兵的基層長官,大半以上考慮的並不是個人的勇武,而是對於心態上,對於個人指揮能力上的一種考驗。

可以說,李顯在挑選這二百二十二位長槍兵的長官時,幾乎是費盡了李顯腦海中所有的腦細胞,包括一些簡單的筆頭考試,以及一些現場鎮靜心態上的考驗等等,當然,個人武藝,仍然是佔著一個比較大的成份。

畢竟這裡是驍騎營校場,這裡全都是一群大頭兵,想要讓人服你,光有才那是沒用的,在軍隊裡,武力才是王道。

所以,在馬,步,弓以及長槍兵四項的選賽當中,這長槍兵的基層長官是最早被李顯定下來的。

而第二被第下來的則是強弓營。

善使弓駑者,眼力是第一要素,不要說什麼百步穿楊吧,但至少,你的眼神要夠好使,不能有青光眼,當然更不能有近視眼這類可怕的東西出現。

因為,善射者,靠的就是雙眼睛吃飯的。

而弓手營第二個要具備的就是臂力。

一個強健而有力的人,比之一個只是平常的人,那是要有著許多優勢的。

比如,現在在同一個戰場之上,有一個臂力強健的弓箭手,和一個臂力只是一盤的弓箭手,兩個人箭法上都是百發百中的神射手,現在讓這兩人都同時讓他對付二十個敵人,那個臂力平常的人,一箭一個,在射出十箭後,他就感覺到了手臂痠痛無力,到十二個人時,這位可能已經是在咬牙苦撐著,而至十五個人時,說不定他已經是漏洞百出,完全的狀態上了。

而那位臂力強健的人,出樣一箭出必射中一人,十箭後,仍然是輕鬆自如,十二箭後只是感覺手臂有些酸,十五箭後咬咬牙,可能還能再撐上幾箭直到射完二十箭,於是這位臂力強健的人得以生還。

這就是一個臂力上的重要性。

而弓手營,同那長槍營一樣,也是一個很講究著配合的兵種,單人只箭的,雖然也可以射殺敵人,可是,當面對排山倒海一樣的敵人時,如果你不聽號領就只顧著自己一箭一箭的射,這不光是影響著紀律,更是影響著整個軍心。

所以,弓箭手在具備了強健的臂力,銳利的眼神之餘,同樣也需要具備一顆冷靜的心,以及注重於一個團隊上的意識問題。

所以,弓箭手,在透過簡單的一些題目測試以試驗是否具備著一顆冷靜的,合格的將領之心後,就開始進行射術比賽。

畢竟,身在弓手營,最主要的,拿得出手的,還是一手好箭法。

這射箭,在這大秦國,就如那騎馬一樣,幾乎可以談得上是人人都會的一種活動啦,而特別是那邊地,涼,安,金三州之地計程車卒,那對於箭法上,那造詣絕對是用得上高深來形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