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咸陽宣紙貴似金(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以說,此時在整個咸陽城內,明湖軒的宣紙,完全是處在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至少,在目前這一年的時間內,仍然會是處於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
畢竟,紙這種東西,就屬於是一種消耗品,他雖然便宜,可是並不像絹布那樣,以前用絹布煉字,寫滿一張絹布,讓下人拿去洗了,拿回來一樣可以繼續用,可是宣紙不行,寫滿了,你除了珍藏起來,那就只能是扔掉了。
可是,在宣紙上書寫的那種流暢的快感,宣紙的那種潔白如雪,輕柔絲滑之感,確是絹布上怎麼也找不到的。
所以,宣紙的熱銷,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這不,這宣紙在咸陽城裡還沒傳開三天,在青衣巷裡,就已經有腳程快的雍州客商先一步到達這青衣巷,尋麻爺商談著販賣宣紙的合作事儀。
如今的宣紙作坊,可以說,已經是佔據了整個青衣巷,整個青衣巷的地盤兒,都已經被麻總舵主給包圓了。
當初麻總舵主在悅來居里,接過李顯那張紙時的情景仍然是歷歷在目,當時的麻爺,心裡想著的確並不是怎麼掙錢,而是想著在不虧本的情況下,能穩穩地把這一份李顯交待下來的產業給撐起來。
畢竟,對於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生事物,誰也不能夠預見他的前景是好還是壞。甚至於他當初在盤下那個明湖軒店鋪的時候,就想著這地兒,要是開賣這個宣紙的店不行,到時候改成個小茶樓什麼的,就這地段兒,位置上應該也是可以的。
當初的麻爺就是做著最壞的打算的。
可是,事到如今,麻爺麻總舵主確發現自己的想法是錯得有多離譜。宣紙的行銷量,已經突破到三萬張。
就按一張宣紙一兩銀子算,這也是足足的三萬兩銀子啊,三萬兩,這才多久?好像他那明湖軒小店開張還沒滿三天啊。
三天就純掙三萬兩,扣掉工人工錢,房鋪租子,和買竹子的成本,及一些運輸費用,剩下的,最少最少也能掙個二萬六七千兩呀。
三天二萬六七千兩,這等生意,那簡單就是在搶錢啊,換成以前,打破頭麻爺也不會去相信這世界上會有這種好事。
你當這世界上的有錢人都是傻子,錢多的沒地兒花嗎?
可是,如今這事兒,還真就讓麻爺給碰上了。
此時的麻總舵主,坐在一張酸柳木胡椅上,老神在在的喝著碗濃茶。那是說有多愜意就有多愜意的。
“麻爺,雍州眉郡董家二爺說要見你。”門外,此時正有一青衣小廝向麻總舵主彙報道。
“董家二爺,董存?他來做什麼?”想來想去,麻爺也沒想著自己與這麼號大神有什子交情的,好好的他來拜見自己做什麼?
要知道這董家,說起來,可是這大秦國裡七大姓之一,這董家乃是靠行商出生,一生至力於商業的上發展,而到如今,也不知道這董家自發家起到如今是傳了幾代人了。
但是你若是把這董家只當個行商世家而小看了他,那麼你就等著滅亡吧,董家的富可敵國,可是排上了整個大秦國七大姓之一的。
大秦國七大性,袁,楊,伍,李,梁,董,舒七姓,前面五姓自是不必說,全都是前司空,司馬,司徒這一幫子大秦國的最高統治者。
而董,舒二姓,只所以能排得上號,則是因為這二家的家財,已經多到可以比擬帝國的地步了。
而如今這董家的二號人物董存竟然來這裡說要見他,這等樣一個大人物,別說是他一個小小的青幫總舵主了,估計便是一郡太守,見著這等人物,那也是要客客氣氣的。
“估計是為了這宣紙來的。”小廝的聲音不大也不小,剛好夠麻爺聽到。
回頭瞪了這下人一眼,麻爺也不多做理會,轉身就往前堂而去。
他倒是要去會會這等樣一位人物,看看到底與他人有著什麼區別。
~~~~~~~~~~~~~~~~~~~~~~~~~~~~
昨天突然收到小夢夢的鮮花,哈哈,太激動了,寫了這麼久,終於是有人送鮮花了,,沒的說的,今天3更報答一下,繼續求鮮花,貴賓票,PK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