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還沒待李顯抬腳說要起呢,不想,連著聽到刺啦刺啦的三聲,邊上,楊允,伍瑜,袁煥三人個個確是以刀割下自己的青衫下襬來,遞到了李顯的面前,用著一雙彷彿是望穿秋水的老眼看著李顯。

要知道如今這可是正大夏天的,一般人都是在外頭套一件長衫,裡邊有的是真空,有的才套一身短打衫。

而眼前這三位包括李豐他們,全都是裡頭著一條小短褲,外頭套個長衫的,如今這長衫變成超短裙,個個都露出兩條毛絨絨的大腿,還用一臉望穿秋水的眼神看著李顯,只看得李顯那是渾生髮毛,

而最特別是邊上那位梁鎮梁老將軍更絕,他老人家是個沙場上的宿將,穿不慣那礙事的長衫,所以今天來也是穿著一身青灰色的短打衫,這會兒見得在場諸老頭兒皆是扯下塊布片給李顯,要李顯提字,可他一老頭兒,穿的又是短打衫,全身上來就背上那一塊布最是大了,所性這梁老兒直接就呼啦一下,脫上那滿是汗臭味兒的上衣,一把扔給了李顯。

那意思很明顯,咱沒那長衫下襬,你就給咱隨便來一個,寫這上衣背上吧。地兒都一樣寬敞的。

遇上這麼一幫子已經可以說是不要臉皮的老頭兒,李顯自然也是沒辦法,除了苦笑之餘,亦只得提筆去寫了。

寫了《三字經》,寫了《弟子規》,如今還差著四份兒,李顯想了想,就又把個《百家姓》和《千字文》給寫了上去,這兩份,一份是給楊允的,一份是給伍瑜的,看了看袁煥那張已經快要哭出來的老臉,李顯無奈,深吸一口氣,提筆又默寫了份《聲律啟蒙》。

說的來這《聲律啟蒙》,確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比如裡面有說的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這一對對讀起來,若是記住了,以後按律去填些詩詞歌賦什麼的,雖然可能做不到太出彩,但絕對也是不會讓你出大丑的。

這就是《聲律啟蒙》的用意所在,可以說,這一本書,已經超過前面那《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規》的級別,而變得更高一個級別的了,畢竟,那三,百,千也只是個讓人識字明理的階段而已。

所以,當這一本《聲律啟蒙》交給袁煥後,邊上早已是迎來來其它三人那綠幽幽的眼光了,當然,梁鎮不算,他還把一雙老眼兒瞪得溜圓,指望著李顯能給他送上些好玩意兒呢。

看了看梁鎮,這位因為常年在戰場上廝殺而變得比同齡人更加的蒼老和體弱,李顯在暗自嘆了口氣之餘,亦是不想抹去這位老人這唯一的一次求人。

提起筆來,確是快速的在那件短打補背上寫上三十六計來。

三十六計,說來共分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六套,含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算是兵家兵法之大成至理總條首。

當然,光是寫上三十六個計名,什麼借刀殺人,什麼蠻天過海這自然是不行的。

但是如今李顯自然是不能在這裡仔細的把這三十六個計全給介紹出來,唯有先送與這位老將軍一個三十六計的計名,然後等以後有時間了,李顯再把這三十六給編寫成冊,送一份這位老將軍就是了。

雖然,沒有得到自己滿意的東西,可是能得到個三十六計總綱,也算是大大的出乎於梁鎮意外了。

他是一個馬上的將軍,更是現如今大秦國的兵馬大元帥,還是一位已經上了年紀的老將軍,他早已是不能上馬去與人廝殺了,所能做的,就是在後陣裡指揮若定。

而以他戎馬一生的閱力來看,眼前李顯所送給他的這個三十六計總綱,光看這些計的名字,那也絕對是一個神來之筆。

說不定,這又將是一個天下神作也。

~~~~~~~~~~~~~~~~~~~~~

三千字大章發上,大夥看著也給個花花了,其它票票什麼的吧,現在咱還是就幾個鮮花,其它的票票好像什麼也沒有啊!!!求一下貴賓票,PK票啊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