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不悔給出的籌碼很足,而且也讓白瑾瑜無法拒絕。

但給出的條件也同樣苛刻。

其一,同意墨家學子以墨者的身份在離國的每一寸國土上行走,並給予墨者足夠的尊敬以及待遇。

其二,在國家層面認可墨家學術,允許墨家在離國招收學子,建設學堂,並且批准建設學堂的土地。

兩個要求看似簡單,但如果白瑾瑜同意,那離國與墨家就徹底變成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特別是承認墨家學術,這幾乎就相當於徹底得罪儒家,以後離國再休想有儒士入朝為官。

不過白瑾瑜與儒家本就鬧得不歡而散,這倒不是大問題。

鄧不悔也是看中了這點才敢提出這樣的要求。

讓白瑾瑜為難的反而是看起來最簡單的建立學府招收弟子。

驅趕了儒士,白瑾瑜卻不想墨者變成第二個儒家掌控朝綱。

明明是離國之人,卻只當自己是個儒生。

王允下令後便不顧國將傾覆,毅然離開,簡直就是一群白眼狼。

思索良久,白瑾瑜才開口道:“這些要求我都可以答應,但唯有建設學府一事,我也有個條件。”

鄧不悔料到自己的條件會被反駁,但沒想到反駁點卻是在建設學府上:“請講。”

“我同意墨家在離國開設學堂,但墨家學堂只能招收完成義務教育的學子。”

白瑾瑜預計的義務教育為六年,七歲入學十三歲結業。

到時候即便入了墨家學堂,至少對國、對角已經有了最基本的概念,即便到時候離國再與墨家鬧掰,至少也不會出現現在這樣尷尬的情況。

不過,鄧不悔到沒有白瑾瑜想的這麼多。

畢竟如今的墨家已經是窮途末路,白瑾瑜的條件說簡單一點也不過是隻能招收十三歲以上的弟子,並不算非常苛刻。

當即鄧不悔便站起身,道:“我墨家願意歸附離國,墨家的所有工匠與墨者不日便會趕過來,還請國師做好準備。”

白瑾瑜也笑著起身,道:“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墨家的反應速度比白瑾瑜預想的還要快不少。

在完成口頭協議的第三天,第一批兩千名墨家弟子便飛到了應蒼城。

兩千名金丹期以上修為的弟子?

那自然不是,堂堂正道魁首青雲劍宗能御劍的劍修也不過區區三千人,早已日暮西山的墨家又怎麼可能湊齊兩千名金丹弟子。

這兩千墨家弟子是坐在五艘木鳶上飛到應蒼城的。

木鳶如名所示,乃是一隻主體用木料做成的鳥形飛行器,鳥背上可乘坐兩百人,由兩個巨大化後的圓動儀驅動。

其速度尚不及金丹期弟子,這也是木鳶沒有流行起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兩千名墨家弟子的到來,如同給應蒼城打上了一針強心劑。

原本極度短缺的匠人隊伍立刻得到了補充。

與此同時,一座學府也開始在應蒼城外築基。

當日,離國太后持國君玉璽代國君承認墨者再離國的身份。

此訊息一出,天空下大驚。

何人不知儒、墨之爭,天下更是避墨者如同避豺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