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一直在關注著人類的方方面面,希望透過人類文明,總結出一些什麼來。

後來他發現了利益在社會里扮演的角色,但是卻沒有找到利益和文明之間的關係。

在社會活動中,一般直接的利益才能激發人的動力。

比如只要工作就有工資,那麼工資在很多時候就是工作下去的動力。

這是最簡單的利益對人的驅使模式。

但是文明呢?很多時候文明也是建立在利益當中的,比如最開始的農耕,就是因為農耕穫取的食物比採獵所得更多,所以大家才會慢慢轉向農耕。

可是還有很多文明的產物,並非是出於利益驅使,比如發明創造。

時至今日姜宇還記得孔祥解說社會和文明區別的細節,當時孔祥以瓦特改良了蒸汽機為例,在社會活動而言,出於利益驅使才讓瓦特改良了蒸汽機。

但是在文明層面對這個事件的解釋卻有剛好相反,因為瓦特改良蒸汽機的初衷只是為了抽出煤礦裡的水。

後來人們才將這項技術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領域,如果過程是利益驅使的話是說不通的,因為瓦特在改良蒸汽機的時候,壓根就沒想過用它去做火車的動力。

這是社會與文明的不同,兩者看待問題的視角很可能是相反的。

這也是姜宇一直以來,在太陽系國很多方面都儘量營造一個寬鬆的生活、創造環境的原因。

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蒸汽機”才會應用在各個領域,而不只是給礦井抽水。

正如三號所說,後來羅輯的思維有些遲鈍了,想不動了,一直沒有一個定論。

科學院的一些學者也按照羅輯的思路做出過一些設想,但是也沒有在社會和文明之間找到連線點。

所以一直以來利益對文明的影響是有的,但是能不能上升到黑暗森林層面,大家一直有所爭論。

自從姜宇跟莊悅聊過之後,姜宇就經常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知道這個問題就像之前自己總結的那條黑暗森林的法則一樣,只要找到突破口,一切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姜宇的艦隊一直以常規飛行速度飛行了大半年,才來到了星艦地球的首府。

這是一顆了類地行星,是行星系中的第四顆星球,從太空裡能看到星球的海洋,以及陸地上的綠色。

姜宇雖然特批援助過星艦地球氣候空調的技術,但是星艦地球一開始的生產能力低下,根本沒有能力製造氣候空調,所以他們的殖民要找跟地球很相似的行星。

在該星球的近地軌道有一個小型的太空站,那裡就是該星球的太空港了,偶爾會有太陽系國的商人來到這裡,跟這個星球互通有無。

只不過這個太空港在姜宇看來實在太小,設施也過於簡陋,讓姜宇突然有一種從大城市裡來到了鄉村的錯覺。

進入太空港之後,姜宇立即看到了來迎接的章北海、東方延緒等人。

看到鬚髮灰白的章北海,姜宇愣在當場,還記得頭一次見章北海的時候,是在章北海父親的病房裡。

那時候,他還是一個沉著冷靜,前途無量的年輕軍官。

時光荏苒,當年那個有無比堅定眼神的章北海,如今的眼神已經變得非常柔和,就像個慈祥的老人,站在那裡微笑著看著自己。

兩個人互相走向對方,然後緊緊地握住了對方的雙手,這雙手讓姜宇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暖流。

即使他能言善辯,此刻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自己內心的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