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和章北海地握手,可以看作是太陽系國和星艦地球之間緊密的合作關係。

如今姜宇基本上就是太陽系國的象徵和精神領袖,章北海則是星艦地球的象徵和精神領袖。

良久之後,姜宇才開口道:“上次我們見面的時候,已經是兩百多年前了。”

章北海笑道:“是啊,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我能看到人類在另一個行星系生根發芽。

“一直以來我都很想對你說一聲謝謝,感謝你對星艦地球的所有支援。”

姜宇微笑著搖了搖頭:“幫你們就是幫我們自己,在這個冰冷的宇宙裡,有同伴的感覺很好。”

現在章北海給姜宇的感覺,就像是退休後的羅輯。

肩上的千斤重擔卸下來了。

接下來姜宇又跟東方延緒等人握手,褚巖跟東方延緒一直輪流執政。

如今褚巖去開發另一個行星系了,不在星艦地球的首府。

在太空港,一行人換乘穿梭機回到地面。

姜宇的隨行人員只有一部分人跟著姜宇登陸,因為星艦地球居住的地方有限,都到地面的話根本住不下。

在這個星球上只有一座城市,叫新界市,在姜宇看來與其叫城市不如叫小鎮。

地面也有隆重的歡迎儀式,畢竟這是另一個國家的元首訪問,自然要儘量看上去熱烈一些。

接下來是章北海帶著姜宇參觀新界市,這裡的結構並不複雜,大部分都是工業區,另外是居民區,幾乎沒有休閒娛樂區。

在這裡的常住人口只有不到五萬人,所以城市的規模並不大。

星艦地球的人口曾經有嚴重的年齡斷層,當年他們出發的時候,星際遠航能力還很不成熟,生存資源有限,所以在旅途中的時候,對生育有極其嚴格的管控。

來到新的星球之後,人口太少,不管幹什麼都顯得力不從心。

比如氣候空調,就需要許多人去除錯和監督機器人的施工,可是因為人口太少,連施工機器人的製造都有些力不從心。

氣候空調這樣的系統,對他們來說就是個巨大工程,根本無力去部署。

於是星艦地球來到新世界的第一件事,就是努力生孩子。

當時船員們已經基本上都是中年人,當孩子們長大的時候父輩們都已經老了。

所以在那個時期,星艦地球只有老人、年輕人和孩童,沒有中年人。

人口一直是星艦地球的硬傷,人少需求就少,這使得星艦地球至今的體量都很小。

這樣小的體量,根本沒辦法發展出太強大的文明。

姜宇心想:難怪在原著里人類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就現在星艦地球這個樣子,根本跟不上太陽系國的發展腳步。

曾經星艦地球也想過用克隆人,緩解燃眉之急,可第一批克隆人出現後,對他們的社會定位非常模糊。

在對待克隆人的問題上,星艦地球內部產生了嚴重的分歧,最後這個計劃也就不了了之了。

新界市橫豎就那麼幾條街,而且建築都以實用為主,沒什麼看頭。

這也是星艦地球的特色,不管是建築、交通工具還是其它,都是以實用為目的,至於外觀只要說得過去就行,從來不在乎是否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