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可靠的研究報告表明,人類的消化系統有過一次鉅變。

最初的智人是雜食性動物,甚至會從草裡面以效率很低的方式,獲取自身需要的營養。

後來智人開始狩獵,從肉食裡面可以更快地獲得營養,大腦也隨之越來越發達。

為了給大腦供給足夠的營養,人體開始從消化系統“節流”。

盲腸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變小,最終變成了個無用器官的。

再後來開始農耕後,人類可以從植物的種子裡,直接獲取碳水化合物,消化系統進一步萎縮。

現在別說草葉子,連生肉都沒辦法消化了。

這個演化過程持續了十萬年甚至是幾十萬年,為了配合消化系統,肝臟這個“化工廠”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植物為了避免被吃,也在漸漸進化,要麼進化出了毒刺、硬殼,要麼具備了毒素。

植物在毒性越來越大的時候,肝臟也在跟著進化,不然智人早就被毒死了。

而現在的人工澱粉產品雖然也含有不少微量元素,但是它比起從農作物上生長出來的果實,還是更加的“純粹”。

這讓肝臟和消化道有些懵逼:不說有毒素麼?怎麼沒有了?

人工澱粉食物可以進一步地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但是這個變化太快了,沒有給人體做出應對的時間。

所以對人工澱粉相關產品地吸收,反而不是很徹底。

聽到這裡,姜宇到是突然回想起三十六的一番話:自然進化已經不可能給人類新的高度,人類想要再進一步只能自己給自己進化。

應對人工澱粉這類的問題,再靠自然進化顯然過於緩慢。

唐納德講道:“所以太空農場裡那些可以迅速生長的農作物,等於是原始的在地裡耕種出來的農作物,到人工澱粉產品之間的過渡。”

姜宇問:“你們有沒有想過,用基因技術改變一下人類的消化道?”

“有人提出過,”唐納德道:“不過大家都表示這個觀念過於激進,執政官伯頓給出的批覆是:二十年內暫不考慮。”

姜宇點了點頭,人的思想顯然還沒有跟上所需的進化速度。

這件事急不得,只能慢慢改變人們的觀念。

唐納德繼續介紹太空牧場,如果說太空農場只是借鑑了柏翔東的研究,那麼太空牧場就是直接應用了柏翔東的研究。

一開始這個專案組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在太空建立類似於地球上的牧場,一個是用3D列印技術,列印肉類。

可是從地球引進的動物,很難適應月球的低重力環境,生長週期也並沒有預計的那麼快。

而用3D列印技術製造的肉類臭不可聞,讓人一點食慾也沒有。

這兩條路行不通之後,專案組才開始利用柏翔東的技術,直接培育豬肉、牛肉、羊肉。

透過研究豬牛羊等畜類的DNA,專案組很快找到了培育肉類的可控方式。

先在培養皿裡放置豬肉細胞,然後給它供給養料,並以生物電的方式下達繁殖肉類細胞的命令。

一天時間,一塊兩公斤左右的豬肉就能形成。

不管是口感還是味道,跟真正的豬肉無異,因為這壓根就是塊真正的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