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發達的農牧業(第1/2頁)
章節報錯
唐納德長嘆了口氣:“我們以後最多隻能改良這款發動機,而沒辦法生產全新概念的發動機了。
“現在這款發動機的最高速度,達到過光速的1%,不過應該還有很大的改良空間。
“已經有兩臺這類的發動機裝備到了飛船上,不過在應用過程中發現了許多問題,我們應該會再花一兩年的時間改良,再進行新的應用。”
最初核動機是廣寒城跟PDC合力開發,後來PDC越來越敵視廣寒城,雙方的合作就停止了。
當全球在基因改造技術的影響下,階級和思想逐漸固化後,PDC的核聚變發動機的研究一直沒有突破。
廣寒城研究出核動機之後,等於在對太陽系的開發技術上,跟PDC之間有了代差。
這款發動機讓星際旅行成為了可能,只不過還要開發一段時間,不然這段旅行也要論萬年計。
姜宇記得這個型別的發動機極限是光速的15%,顯然對核動機的開發任重而道遠。
另外在太空工業、殖民地的建設上,廣寒城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只不過這些成就不是新技術,只是效率更高了,跟核動機比起來只能算是錦上添花。
接下來唐納德給姜宇講述科學院基因方面的成就,人類的DNA分為兩種,一種是人體DNA,一種是無用DNA。
無用DNA的概念早就有了,大部分DNA遺傳資訊是處於休眠狀態的,那些遺傳資訊基本是人類進化過程的“記錄”。
所謂的“人體DNA”,是柏翔東給出的概念,控制這些DNA,就可以改變人類身體的方方面面,是直接可以透過人體表達出來的DNA。
柏翔東已經基本上掌握了人類DNA的可控技術,顧志澤正在做這方面的完善,預計再用二十年到三十年時間,人類就能掌握自己的可控DNA技術。
但是這項技術怎麼用,現在還沒有定論,所以該技術還在保密狀態。
到是顧志澤以前提出的再生劑研製成功了,也正是因為這個藥劑的應用,廣寒城可以治療因為人體衰老的大部分疾病。
廣寒城居民的壽命上限,才達到了大自然給人類的極限。
最後是太空農業和太空牧業的技術,唐納德用圖片和講述的形式,簡述了這兩項技術的發展,以及現在到達的成就。
先說太空農業,這個研究組從柏翔東的研究成果裡,得到了極大的啟發和借鑑。
對農作物基因的改造,很快從不可控的輻射育苗,變成了可控性的修改基因。
姜宇從圖片裡看到,新培育出來的小麥,已經基本上喪失了原來的樣子。
麥穗到是跟原先的麥穗差不多,不過打了很多,長得跟個小玉米似的。
另外葉子和麥稈是大有不同了,麥稈變得很短,葉子卻更多了,像是向日葵一樣圍成了一個綠色的圓形。
新小麥的根系也非常發達,可以看到在培養液裡的根部,比葉子和麥穗的體積加起來還要大幾倍。
只要養分和水分足夠,這樣的小麥一週就能從發芽到成熟。
這樣的小麥一層一層種在一間巨大的培養室裡,每一層的頂部都有模擬陽光的燈光,讓小麥可以日夜不停地生長。
農業方面還有另一個研究方向,現在的人工澱粉再新增上其它的微量物質,已經可以合成玉米、紅薯、土豆等等,幾乎主要成分是澱粉的農作物,都能合成了。
只不過根據科學院的觀察,人類的消化系統對用人工澱粉合成產品地吸收不是很好。
科學院相關領域的專家研究了這個課題幾年,最終得出結論:
人類的消化系統,還不太適應人工澱粉的合成產品。
唐納德講到這裡的時候,做了詳細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