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記得齊光祿今年已然七十多了,但看上去比起八年前好像還還年輕了一些。

趙昀微笑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齊教授的專案組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讓齊教授看起來都年輕了不少。”

齊光祿這裡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上次姜宇來的時候,這裡雖然種了新品種的小麥,但是周邊的環境還是比較荒涼。

現在卻已經是一片綠油油的景象,遠處還能看到稀鬆的樹林。

齊光祿微笑著給姜宇介紹道:“其實綠茵計劃也沒有什麼新突破,在這裡創造綠色空間的方法,我們之前早就想到了,只不過最近幾年技術上才取得了足夠的進步。”

他帶著姜宇等人:“請跟我來。”

這片在沙漠裡的綠色,最外面是草地,往裡走了幾十米才是小麥、玉米等北方的主要農作物。

一進入農作物的區域,姜宇感受到這裡的空氣溼度似乎有了些變化。

齊光祿走在前面介紹道:“其實很多人嘴裡天天喊著水土流失,卻都不知道水土流失的含義和危害。

“一顆白楊樹,在雨季一般可以儲存幾百公斤的水,一片白楊林幾乎就可以把能釀成洪水的多餘雨水吸收。

“沒有了洪水,就能保證樹林裡的土地資源不會流失,而且樹木吸收的水分,會逐漸釋放到周圍的環境裡,保周圍環境有足夠的水分。

“可是當沒了樹林之後,土和水就都留不住了,水土流失的併發症也會跟著出現。

“沒有吸水的樹木,就容易釀成洪水。沒有了持續釋放水資源的樹木,就容易乾旱。”

姜宇一邊聽著齊光祿講這些知識,一邊看到了不遠處有一座高高的白塔。

這座白塔是金屬製品,從底部到頂部,好像有一圈圈小孔。

齊光祿正帶著他們去白塔的方向,他微笑:“在這裡,你們肯定已經感受不到沙漠裡的乾燥了吧。”

他神秘一笑:“以前我們一直認為,不管我們在沙漠裡費多大的力氣,一陣乾燥的風吹過來,也能把空氣裡的所有水汽都帶走。

“可是我們的成果改變了之前的認知,當沙漠裡種植了足夠多的植物之後。

“它們的呼吸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沙漠的氣候環境。

“就像我剛才所說的水土流失的例子,當可以調整一個區域水資源的植被回來了之後,整個區域的氣候會越來越健康。”

魯清風好奇道:“可這也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概念,怎麼才能讓沙漠裡有足夠多的植物?可以產生讓沙漠的氣候變化的呼吸作用?”

齊光祿指著前面的白色高塔:“就是它,我們稱其為小型生態調整系統,雖然還有待完善,但是你們也看到了,它創造出了一片綠洲。”

姜宇看著白塔好奇地問:“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齊光祿微笑著解答:“您還記得十二年前,我們的運水小組提出的那些方案嗎?”

姜宇點點頭:“大致記得。”

“在太空建氣候調節器的方案,五年前就廢除了。”齊光祿道:“這個計劃太超前,理論和技術上的阻力太大。

“於是我們就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水合成系統的計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