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這是個平凡人的世界(第2/2頁)
章節報錯
既有鵬圳歌劇院前的大年三十演出海報跟後臺準備的演員,也有粵州火車站人山人海的春運裡大學生樂隊的演唱,還有田間地頭集市上互道新年的農戶,專注於春節保證電力供應的工人,甚至還有在西亞腳手架上忙碌的建築工。
都對鏡頭展現出各自不同的純真笑容,用各種方言喊出過年好,春節快樂的祝福。藝術加工的價值,就在於讓實際相差巨大的經濟水平,在鏡頭語言裡,都充滿紅紅火火的喜氣。
居然能夠輕而易舉的融合絲滑。
老實說,唐人街之類在歐美國家看起來就是屬於比較髒亂差點的陳舊,讓外國人看了也不會覺得是在醜化。
但無形中卻拉平了幾個場面的關係,內地的大多鎖定人,展現任何人都能表現出的善意美好,國外主要特寫場景物件,透過那些中西方商品跟文化共存的畫面暗示交流。
說白點這段畫面就是妥妥的文化輸出,被專業人手過濾操作的和諧景象。
外國人主要是看個熱鬧新鮮,瞭解少數民族的特色,海外華人看了就暖心,從未有以他們為主角的展示。
畢竟外面嫌棄也就罷了,家裡除了索取還要趕攆辱罵,挺難受的。一點點溫暖都會讓海外遊子覺得心有所依。
可對整個內地觀眾的震撼就太大了。
我們那些導演拍攝的貧窮、醜陋,拿到國際上都得獎了,於是就覺得我們真的貧窮到醜陋。
可看看還是那個場景,還是那些人,換個人來拍。就是充滿了煙火氣的美好。
憨厚朴實的笑意裡,一點狡黠女幹詐都看不到。而且這是九十年代罕見的普通人視角。
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偉光正的口號叫喊,就是「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用最貴的進口裝置詮釋普通人的過年意義。
那些歌舞演員的俏皮自信,火車站人潮中如中流砥柱的大學生樂隊,鮮香撲鼻的
集市湯菜,挑燈夜戰的工人從兜裡摸出來的家人照片。
這不就是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嗎,這不就是改革開放的目的嗎。沒有那些虛無縹緲的口號,只有平凡人的點滴。
其實這都是歐美媒體玩兒得最嫻熟的套路。
講什麼主義啊,我們只關懷普通人的愛,只要用愛能發電,一切苦難都交給上帝吧,那一定是上帝的旨意。
為什麼他們能用這些美麗的肥皂泡吹噓,我們就只能實打實的去拼細節腳踏實地呢?
如果不是荊小強挑擔子,光是從立項估計就給斃了,怎麼能把國外場景這時候跟我們並排起來,那種雙軌制下的巨大差距暴露給全國觀眾了怎麼圓回來。
現在這不就圓潤得很?
鮮豔質樸的色彩,生動真摯的表情,高畫質鏡頭捕捉下的細節,還有高度霧化下形成的視覺中心對比。
這都是技術活兒。
荊小強算是給各方展現了下,什麼叫世界領先的粉飾太平技術活兒。文藝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文化藝術加工嘛。
一塊白肉水煮起來好不好吃?
加點姜蔥蒜醋變成色香味俱全的紅燒肉是不是更有賣相?文藝就是調料。
藝術家就是手藝高超的廚子。
根基當然在原料,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但端上桌的年夜飯,有沒有個好廚子這區別就太大了。
就好比全程淡淡伴隨的這首《愛意氾濫》,輕柔浪漫的精準引導了所有人的情緒。隨著大螢幕上的畫面,現場HK市民都爆發出一陣陣的歡呼,美好,真的美好,我們有信心面對來年的生活。
哪怕距離那些人鼓吹的大限又靠近了一年,這一刻真的被鼓舞滋潤到。
老神仙們都仰著頭看著他們似乎很久都沒有光臨過的人間永珍,目光當然會放到那個站在電鋼琴後操控黑白鍵的年輕人。
很明顯他能操控這一切。
就像總督大人慢慢把目光也停留在了荊小強身上。
他是政客,頂尖政客,肯定也能咂摸出跟普通人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