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倔強我的倔強(感謝大師姐打賞的白銀盟主)(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就是當面給周晴雲秀了一把,藝術作品能怎麼變現。
之前很難的。
包括功夫皇帝傑哥他們那個武術代表團,為什麼八十年代在全世界各地巡迴表演。
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宣傳中國、聯絡海外華僑同胞的同時,為國家賺外匯。
後世的人很難想象那個貧瘠的年代,我們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東西可以去交換寶貴的外匯。
而我們急需的各種先進裝置、工業機器甚至醫療器械,又被開出極高的價碼。
老孔他們給海外做泳衣,一件賺幾毛錢。
然後一臺大哥大就上萬塊。
真是成噸的紡織品拉出去,一丁點東西換回來。。
這也就怪不得很多和外界接觸的地方,價格還得雙軌制。
不然輕而易舉的就被國外經濟體量擊垮了。
所以藝術品,可能是這個年代,極其罕見可以爭取和海外同水平的寶貴資源。
武術隊和熊貓,都在這個範疇。
但也始終受到一種意識形態的隔絕。
可以看稀奇,但不會進入正常的藝術消費市場。
荊小強卻巧妙的利用了HK做跳板。
國際上總得認HK的歌舞劇團,總得給他們一個同臺表演的機會吧。
畢竟HK都跟隨幾十近百年了。
只要給了普通表演的機會,也就是荊小強鼓吹的到西城劇院這種百老匯老字號,但沒多大影響力的小劇院去起步。
那咱們就有信心展現藝術的光彩。
然後就是按照HK的市場價碼。
這點非常重要。
電影也是一樣的道理。
老張他們拍攝那麼多揭示苦難、表現陰暗的電影。
才能得到國際影壇的青睞。
這本來就是種暗示引導,拍得光明燦爛的說現在中國好,那是絕對不會得獎的。
但也僅僅是得獎,很少有商業化推動。
哪怕在市場上播出,也是展現那個遙遠愚昧封閉的東方大國。
增強歐美西方國家的自信心。
所以荊小強還是繞開內地發行的渠道,由HK文化中心去推廣。
電影市場很容易把這當成是普通的商業風光大片了。
其實HK一直以來都充當這個跳板的用途。
反正荊小強一聽,就哈哈哈,有錢賺怎麼不賣呢。
但是咱不賤賣,分成行嗎?
實際上這幾年就是從龍哥開始,把東瀛市場耕耘得還可以。
HK電影是開啟了東瀛市場的。
整個焦盆的電影、演藝市場算是東亞藍波灣。
連黑仔他們在HK出頭以後, 都選擇去焦盆攀登亞洲最高峰。
但內地的影視劇很難有進入焦盆的機會。
話說類似這年頭最好的《渴望》之類電視劇, 《壓倒的高粱地》這種頂尖電影,也不見得受焦盆觀眾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