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晴雲馬上就後悔了。

荊小強把CD推進那臺幾萬塊萬CD機裡。

周教授趕緊像個孩子一樣,拉了餘舒凡,滿足的坐到正對沙發上,充滿期待。

正好陳丹尼這會兒也到了。

遠遠的就對荊小強示意下,助理幫他把禮物之類拿過來,他卻把注意力全都傾注到了剛剛回響起的音樂上。

CD真的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傳播跨越。

真正做到了高保真高還原。

越是精妙的聲音,就越容易體現出跟之前磁帶的巨大音質提升。

這套總價超百萬港幣的昂貴音響,從CD播放機到前級、後級放大器,再到音箱陣列組合,都堪稱國內頂級。。

唯一要挑刺,就是整個空間沒有聲學上的考究。

荊小強懂,但覺著沒必要吹毛求疵。

免得音樂欣賞走進另一個器材極端的誤區。

就像他一直以來的做法就是想盡可能讓更多人接觸到好音樂。

哪怕不會唱,不會寫,不會彈,能聽,生命就絢爛許多。

唱片方居然還把他之前那段單口相聲單獨作為第一首!

收錄了全場的笑聲,彰顯逼格!

大都會歌劇院啊,二十歲的年紀得到邀請來演唱,居然還能這樣舉重若輕的開玩笑,溜段子。

哪怕在古典音樂界,也覺得這是非比尋常的大心臟。

順便也交代清楚了這張演唱會原聲大碟的背景。

現場絕大部分人可能是聽不懂荊小強這段賣弄的。

但馬上一首《今夜無人入眠》傾瀉出來。

哪怕是意呆利語,可迴盪在整個樓層的渾厚嗓音,短暫鋪墊之後拉昇到輝煌氣勢中的震撼。

真是所有人頭皮發麻。

還有樂團,薪鄉愛樂樂團中段開始爆發,技能全開的跟歌聲纏繞, 相互映襯的盤旋而上。

就彷彿有兩條巨幅的綢緞在空中翻滾, 絲滑。

大多數音樂愛好者當然聽的是大氣磅礴,感官刺激。

周晴雲分辨的卻是唱腔, 而且跟她聽過的那些大師做比較。

用雙手使勁攥住那個手包,好像在攥著荊小強的脖子,感受他的氣息在各個發聲器官之間翻騰震盪。

餘舒凡當然已經聽過了,比她老師淡定些, 老尼姑打坐的半閉眼一動不動。

接著《美若天使》。

然後《愛情是隻自由鳥》。

再是那首讓人很詫異的《人生是什麼》。

之後瓦格納的兩首詠歎調清唱!

其實只有內行才明白, 荊小強是在故意向大都會劇院致敬。

當初大都會劇院就是因為一幫有錢的票友在另家劇院拿不到好位子好包廂,一氣之下自己修一個。

然後那年頭最流行的就是瓦格納。

算是大都會劇院的起家劇目。

所以大都會歌劇院每年都有保留唱瓦格納劇目的傳統。

那麼一百年來,大都會歌劇院唱過瓦格納的大師就極多。

荊小強故意給出這個對比,就是炫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