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龍榻之上,皇帝劉辯嚇得臉色慘白,冕旒之下,滿臉委屈,一雙眼可憐巴巴,望著大殿中滿朝文武。

然而,令劉辯失望了,竟無一人站出來駁斥,他手腳無措,滿是迷茫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在這時,滿朝之中,唯有一人沒有讓劉辯失望,,他在這關鍵時刻站出來,他就是尚書盧植!

盧植失望看一眼老神在在的太傅袁隗,他挺身而出,躬身道:

“明公此言差矣,昔日商湯之孫太甲不明,伊尹置於桐宮。

昌邑王登位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廢之,今上雖年幼,聰慧仁智,未有半分過失。

明公素未曾參政,亦無伊、霍之曠世大才,何為強主廢立之事?

先賢雲:有伊尹之志則輔政之,無伊尹之志則篡逆也!”

“哈哈哈,安敢如此小視本司空,真是氣煞我也!奉孝,給我拿下盧植,推出斬首!”

董卓怒極而笑,大聲下令。

之後,一身金甲錦袍的呂布持戟,帶著一干甲士入殿,上前拿住盧植。

頓時,滿朝文武皆驚,才知道董卓乃有備而來,他們看向面目表情,閉目好像睡著的太傅袁隗,皆默不作聲。

就在這時,蔡邕見董卓動真怒,連忙出列為盧植求情道:“董公,不可殺盧尚書吶!盧尚書海內大儒,士人之望。”

他還未來及說完,百官之中,又有一人出列諫言,他乃議郎彭伯,就聽他道:

“臣附議蔡侍御史之言,殺盧尚書,恐天下士林失望,於公不利也。”

“唔,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罷免盧植尚書一職,由侍御史蔡邕擔當,各位可有異議?”

董卓見蔡邕和彭伯二人求情,覺得二人言之有理,他目的達到了,便當機立斷道。

“無異議,多謝董公開恩。”蔡邕和彭伯見救下盧植,便鬆了一口氣退回去。

“廢立之事,就此定下,明日廢帝立新!不容有誤,袁公以為如何?”

董卓環顧百官,而後問向最前面的袁隗道。

“可!”

太傅袁隗眼皮也未抬道。

也在這一刻,朝堂眾人恍惚,連位高權重的太傅袁隗都同意了,他們又能如何呢?

也有如曹操這般有心人注意到,袁紹未來,且袁氏朝堂之上門生故吏們,似乎早就被通氣了。

他抬頭看了一眼得意無比的董卓,又看那龍榻之上,冕旒之下的絕望無助的皇帝劉辯,心中有種說不出的痛心。

大漢何至於此?

而此事太傅袁隗點頭下,就此定下,眾臣開始分工。

明日廢帝立新大殿,如何佈置?

而在這時,董卓又覺得蔡邕為尚書不可,又改任巴郡太守,留任侍中。

三日之內,遍歷三臺,就這樣在蔡邕暈乎乎下,真就達成了。

待朝會散去後。

蔡邕特地駐足,等了韓馥一會。

好在因為有廢立這頭等大事,眾官也沒無心,為蔡邕接連升官而恭祝。

若是平時,眾官必會眾星拱月,靠攏在蔡邕身前,恭賀一番。

韓馥看著有事找他的蔡邕,他神色複雜又慶幸,抱拳拱手道:“恭喜賀喜!”

果如他所料,蔡邕被董卓那般看重的蔡邕,又豈會久任侍御史?

這僅僅一日,就升秩比兩千石大員,令他心裡酸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