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寧元年(189年)。

八月三十日,卯時初刻。

韓馥和蔡邕出了官舍,一路遇到不少官員,互相稽首示意,一同結伴向嘉德殿而去。

雒陽南宮嘉德殿宮門前,數百宮前侍衛,在宮門兩側小門,披甲持器,保持威儀。

大宮門前,文武百官,文左武右。

按秩比高低不同的順序,排成三文、三武,一行六列,提前候著。

蔡邕侍御史,秩六百石,相對比較靠後的位置,前面黑壓壓都是官。

而韓馥雖是秩千石,但他地位高,他這三獨坐不是假的,與尚書令、司隸校尉,在朝會上單獨的專席,故排位比較靠前。

只不過,令韓馥比較奇怪,和他同為三獨坐的司隸校尉袁紹,一直不見蹤影。

待他小聲問了一嘴,才知道袁紹昨日懸節棄官了。

而後隨著時間推移,一個個不再說話,百官們靜靜的候著,等待宮門開啟。

約莫卯時三刻。

司空董卓攙扶著太傅袁隗緩緩而來。

百官紛紛作揖讓道,讓出一條大道,董卓扶著袁隗走在百官中間。

他們就是當朝之上,威高權重的兩大官。

按說太傅是虛職,不如大司馬,亦不如大將軍,雖在三公之上也位列上公。

但不像三公司空,太傅不掌實權,可放眼看去,這百官之中,滿朝文武,大多出自袁氏門生故吏之中。

就連司空董卓,他也是太傅袁隗一手起復,提拔起來的,也是袁氏故吏。

二人緩緩來到宮門前,袁隗首位,董卓僅次之。

卯正,“鐺鐺鐺~”隨著一聲聲銅鐘,敲響聲音傳來。

嘉德殿宮門開啟,百官們在袁隗和董卓領著下,有序快步進入。

數百殿前侍衛,持旗交叉而過,百官小快步到此,而後在侍衛交叉過的空地,紛紛俯身,脫鞋子。

漢代跪坐的姿勢,在朝堂上議政,必須脫鞋。

入朝不趨,可以不用小快步,慢慢走。

劍履上殿,就是說不用如一般大臣殿前脫鞋子,還有小坐具可坐。

至於,贊名不拜,贊禮的人,不能直呼其名,而是尊稱其官職。

這也是,“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名不拜”的由來,必須特別重臣,權臣才有的特殊權利。

文武百官脫鞋後,趨步入殿。

此時,大殿中,皇帝劉辨,慢慢走來,他頭戴玉製十二旒冕冠,正容端坐到龍榻上。

往日,龍榻垂簾後面有何太后聽政,今日不知何故,何太后未來。

文武百官伏地跪拜,齊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而後分別依次跪坐,只聽贊者高呼:“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就見那董卓整了整衣冠,出列上前道:“百官靜聽,吾有一言!”

眾官側耳,就聽董卓伸手一指龍榻上的劉辯大聲道:

“天子乃天下蒼生,萬民之主,關乎重大,無威儀不可奉宗廟社稷。

今上怯弱,不若陳留王聰穎有儀,可繼大位。

吾將行伊尹、霍光之事,廢帝為弘農王,奉陳留王為帝!

但若不從者,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