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品自然是最先要處理的,沒有選擇什麼複雜的湯品,簡簡單單的一個清湯雞豆花以及一個雞湯冬瓜盅,兩樣不需要過於複雜調味和食材的料理。

看似普普通通,實際上需要的前置製作也挺多的。

清湯的製作就非常麻煩,雞豆花也需要時間,而雞湯冬瓜盅倒是簡單了許多,只不過該選用的好雞就不少,而且不止是一隻。

先用兩隻老母雞煲煮出一盅純粹的雞湯,再以這個雞湯放入冬瓜盅里加入清遠雞一齊燉煮,裡面配上少許的乾貝,火腿,冬孤,白貝調味提鮮。

甚至都不需要放鹽,一道好喝又好吃的雞湯冬瓜盅就可以完成。

製作的關鍵其實就在於清遠雞成熟的時間和冬瓜盅的配合上。

所以老母雞湯燉煮的時候,整個的冬瓜內裡被掏空以後,只剩下了一層厚厚的瓜肉在內裡,卻沒有再繼續烹飪。

因為考慮到清遠雞的時間,老母雞湯製作好以後,只需要在冬瓜盅裡煲煮個半個小時,然後就下入清遠雞再煮個十一二分鐘就可以了。

清湯雞豆花稍微複雜一些,關鍵也是在清湯和雞豆花的製作上。

清湯的製作其實也是各種骨湯,母雞,老鴨,大骨熬湯,最後經過掃湯,去掉多餘的油脂和雜質,達到湯清如水的效果。

雞豆花稍微複雜一點,選上好的雞胸肉用刀背慢慢的敲打成雞茸,一邊打還一邊得去掉裡面的結締組織,還有筋膜之類的東西。

打成雞茸以後還得再剁幾遍,接著用最細小的篩子過篩雞茸,保證剩下的雞茸都是絕對的細膩。

再加入蔥姜料酒水、鹽、水澱粉,一起不斷的攪拌,直到雞茸把這些東西全部都吃進去,融為了一體然後再處理可以讓這些雞茸成為豆花一般質感的食材,也就是...蛋清!

把蛋清不斷的攪打,打到類似於啤酒泡沫一般的狀態,屬於是打發狀態,但是又沒有完全打發不是那種直接插快子不倒,只是可以形成一個圓柱形的尖角這類的形態。

就可以把蛋清和雞茸完全的融合在一起,緊接著用小火燒製清湯,緩緩的用似滾非滾的湯水,把這些雞茸燙熟凝固,雞豆花就算是完成了。

同樣的這也屬於是一種半湯半菜的料理,而且和前面的雞湯冬瓜盅一樣都有著清心寧神的效果,可以使人平靜。

這也是趙扶余要製作的料理的第一條脈絡。

不過湯品預備工作制作得差不多了,冷盤和熱菜就還得開始。

冷盤趙扶余選擇的非常簡單,就是皮蛋拌豆腐,加上一點小蔥之流就可以。

對於宴席菜來說這種冷盤看似普通,實則大俗既是大雅,這是一種怎麼都不會出錯的選擇,尤其是趙扶余還有一些小巧思,只不過還沒有到時候,此時看不出來。

反而是熱菜的準備就顯得中規中矩了,肘子,一條鱸魚,還有半邊鴨子,似乎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食材。

實際上就以趙扶余的水準,用什麼夢幻食材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越是到了這一個境界的時候,他也越發覺得普通食材裡來進行烹飪,或許才能得到更多對於廚藝的反饋。

以至於他現在都幾乎極少動用夢幻食材了。

但實際上他的夢幻食材都是用在了不起眼,卻每次烹飪都需要的地方,也就是...調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