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煙火人情,一面盡含(第1/2頁)
章節報錯
或許很多人都不會理解,為什麼麵條會有脆這種口感,但是對於料理人來說,只要有著存在,那就可以無盡的追求。
於是乎在勁道,爽滑,綿細之後,又有一種全新的麵條口感被創造了出來,那就是脆彈!
一種完全不應該出現在麵食身上,卻偏偏出現了的口感。
也是一種令人嘗試過一次後,就很難忘懷的味道。
趙扶余的動作實際上,就是一種製作這種特殊麵條的方式,簡單不復雜卻十分的費工夫,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
可以說這裡面沒有任何一個步驟是複雜難懂的,幾乎看一眼就可以複製。
對於任何人都是一樣,更別說料理人了,基本是看一次就可以完美的復刻。
然而不管是在哪裡這道麵條都顯得落寞了。
好像沒有幾個人會了一樣,原因就在於,它不難但是太費工了。
一般來說難度和費工是成正比的,可是這道料理不難,就是得花費大量的心力和時間,以及精細來對待。
這也是為什麼這種料理方式,逐漸會消失在各方世界的原因,不在於其他就是效率太低下了,哪怕是動用工業的手段來製作還原,也因為步驟太多,同時間可以產的量比其他麵條少很多。
不過今天趙扶余卻忽然想到了這種做法,因為他可以利用這種麵條的特性,讓味道更加深刻,更加突出!
...
竹升面,擁有鹼面的澹澹鹼水味道,關鍵卻還在於全部都使用鴨蛋來製作,讓麵糰比較幹,然後利用槓桿原理,不斷的用粗壯的竹子碾壓麵糰,達到麵糰的韌勁十足,並且會擁有脆口感。
趙扶余便是利用一樣的原理,讓竹子不斷的壓制在麵糰上,有一種壓和捶打混合的力度,使得麵糰不斷的發生形變,最終導致內部的勁性出現不同的變化。
而要使得這種麵條的口感達到極致,就必須是細面並且是極致的細面!
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口感強勁的同時,還能使得麵條掛滿滋味。
為此與其搭配的湯汁也必須進行調製過,趙扶余烹飪的第二步的關鍵便在此處。
豬筒子骨,雞架,搭配上白玉孤,冬瓜,西芹,胡蘿蔔,作為一個底湯,另外還有豬肉,牛肉,與烘烤過的大地魚製作的味湯。
兩者混合一起,搭配上剛剛煉製出來的頂好豬油,才是真正的配合這麵條最恰當的湯汁。
不同的鮮美碰撞,按照底湯與味湯三比一的比例,再有一茶匙的新煉豬油,並且必須搭配的是剛剛釀造完成,三年成熟的秋油,不能放蔥花香菜,得是韭黃末與胡椒粉。
最後再配上少許的海鹽,都不用放什麼肉臊子,直接在湯匙里加上一點紹興的紅醋。
這樣的一碗光頭面便足以令人魂牽夢繞,一輩子都難忘記。
當然趙扶余肯定不至於給人這麼一份清湯麵,只有韭黃和紹興紅醋,雖然味道餘味悠長,卻不符合給食客們得以享受的最大優點。
在製作竹升面面團的空隙,再做一個普通麵糰,專門用來製作餛飩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