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而知,朱朝越在江寧中了舉人,對整個朱家的地位有多麼巨大的提升。

自那以後,朱家在泗州一飛沖天,就連平日裡朱朝先去縣衙,那縣太爺也都是好言好語,生怕得罪了這位。

至於朱朝先,他就沒這麼幸運了,文采不及朱朝越,也因為是長子的緣故,從小一直是被朱父按照家主培養的。

不過朱朝先也沒那個慢慢熬資歷的心思,穿越這幾年裡,他乾的最多的事就是不斷派人四處打探各地的訊息。

其中以川陝鄂豫交界的鄖陽山區為主。

因為他記得,在大清國最鼎盛的時候,從這裡爆發出了一場撼動小半個中國,致使滿清由盛轉衰的起義。

川楚白蓮教大起義!

只可惜,幾年下來,朱朝先派出去的人並沒有找到白蓮教的駐地之類,甚至連白蓮教的影子都沒摸到。

對此,朱朝先只能是表示遺憾,他並不知道白蓮教起義的具體年份,根據現有的資訊來看,似乎大起義還在醞釀之中。

既然外援無望,朱朝先就把重心放在了自己身上。

從老爹那裡繼承來的販鹽生意沒有停下,雖說兩淮鹽商被乾隆幾次下江南搞的元氣大傷,但對於朱家這種算不得鹽商巨鱷的中小鹽商來說,還是有的賺的,無非是多與少而已。

不過單單隻有販鹽生意,不及賺不了大錢,也不是很安全。

別的不說,每任兩江總督上任,都會給一個數給兩淮鹽商,層層分攤下來,即使到朱家這個級別,每任總督也要上交千兩白銀才行。

除此之外,江蘇巡撫,兩淮鹽運使,兩淮鹽政,漕運總督都是要打點的。

這是大頭,至於下面的小頭,如走商途中的各路遊擊,把總,以及各個山頭水寨的當家的,哪個不給銀子能讓你安生的過去?

朱家每年在打點各路閻王小鬼上的花銷,就佔了毛利的六成還多!

剩下的,那才是朱家自己的所得。

所以,朱朝先穿越的時候,在泗州說得上名號的朱家,其實家底子並不豐厚,甚至可以說無比單薄。

為了在這個封建社會還算舒坦的活下去,朱朝先折騰了很久,才依靠自己的記憶在鳳陽找到一處煤礦。

那是他小時候經常去的一個廢棄小煤礦,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被發現的,只不過沒開採多少年就挖完了,一直廢棄,陪伴了朱朝先小半個童年。

煤礦不大,不過因為是淺層煤礦,所以開採起來不費勁,而且就在淮河岸邊,挖出來就能直接裝船順溜而下,走洪澤湖進長江,直入四通八達的運河網路。

憑藉這麼個淺層煤礦的開採,朱朝先獲利頗豐,要不然,就算朱朝越是文曲星下凡,沒有銀子打點,也休想考中舉人。

亦是藉著這個煤礦,朱朝先才深入到了兩淮的黑白兩道中。

一整條淮河加上洪澤湖,高郵湖附近水域的土匪水賊,不說全都受過他的恩惠,但至少還沒有人不知道泗州朱朝先的名號。

而在安徽,江蘇的官場上,朱朝先更是作為泗州鄉紳代表,兩淮鹽商巨鱷們的白手套頻頻出入各路官府衙門。

自是數年經營,今日初見成效。

注1:乾隆三十二年並不是鄉試年,鄙人也沒有查到當年清朝開恩科的資料,就暫且定為乾隆開了恩科,如果有讀者查閱到相關資料,可以發在評論區,鄙人看到後會加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