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土改的可行性(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士紳的評判分為教導隊和農民兩個部分,最終由票選出來的結果給士紳定性質,如果出現爭議則由朱朝先敲定最終結果。
在朱朝先說完後,教導隊隊員開始商討起來,不過多時,擺在朱朝先面前的三個小箱子就全部被塞進了紙條。
而在臺下,被召集到來的全體範家村村民也進行了投票,他們用的是黃豆、大米、紅豆進行的投票,分別代表對士紳的優、良、劣三等。
而這三等對應的則是三種土改方式。
透過和士紳合作的方式,以贖買的方式,強行收回士紳的土地。
為了完善這一政策的合理性,朱朝先將景德鎮主持後方的朱朝越也調了過來,讓他跟著在一旁一起提提意見。
甚至,奉天軍內沒有戰事的一部分卒帥也被召集了過來學習。
要搭建一個草臺班子尚且不易,何況是一個政權?
幸虧朱朝先有四年的積累,手底下有幾百個赤膽忠心,甘願為他出生入死的手下,而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手下基本都受到過教育,雖然文學方面不能和悶頭讀書幾十年的我大清文人相比,但是至少讀書識字還是能做到的。
范家村的土改試點工作正在進行,而北方九江府城,袁飛龍得到了一個事關重大的訊息。
“快馬加鞭送到大將軍那裡!”
草草閱讀完畢後,袁飛龍察覺到事情不簡單,立刻讓人將訊息送回饒州。
而他自己,則對九江城內的降兵進行了整編,儘可能的擴大自己麾下軍隊的人數,不用多想,九江這樣一座城市被攻克,南昌的吳紹詩不會坐視不管,對方很有可能聯合大軍正在黃州雲集的湖廣清軍,一起進攻九江。
原本保住九江是為了守住這個長江咽喉,掐住大清沿江省份的脖子,而現在,似乎多了一項重任。
“將秦將軍接回來!”
安徽池州,黃石磯。
蘇牧顯心有餘悸的回看了一下背後的長江,一把抹去臉上快要結霜的江水,打著哆嗦說道。
“快,快走!”
自浮山向南突圍這些天裡,他們這一兩千人被安慶和池州的清軍追的東躲西藏,許多忍受不了艱苦的人在夜裡出逃,兵力從出發前到現在,足足銳減了一半。
而在樅陽渡過長江之後,身邊的人更是僅有幾百眾了,基本都是裕溪口的同鄉子弟兵。
“幸虧走出來了,不然一直在山裡躲著怎麼能知道奉天軍大敗官軍,現在還打到了江西?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啊...”
長江邊上,在這種天氣渡江的胡倚桑牙齒不住的打架,小臉凍得通紅,卻按捺不住笑意,投靠奉天軍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好訊息是,現在他們終於過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