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土改的可行性(第1/2頁)
章節報錯
景德鎮內,一片欣欣向榮的勞作景象。
來往窯戶工匠臉上洋溢著前所未有的笑容,即使遭受了朝廷的封鎖,生產出來的不少瓷器售賣困難,鎮子裡倉庫堆積的瓷器也越來越多,但發到他們手上的銀子卻比往常更多了,就連村東頭的傻子也知道,原本應該發給他們的銀子,落到了誰的手裡。
而現在這一切都是因景德鎮商會造就的。
朱朝越掛帥,戴震王念孫為他打副手,三人對朱朝先提出的景德鎮商會這個概念,進行了確切的落實,景德鎮商會原則上是徹徹底底的國有制企業,實際上是軍辦企業,因為現在的奉天軍還沒有建立起行政體系,統治區全部是按照軍管模式。
但為了更好的管理地方,以及消減地主士紳階層對自己的敵意,朱朝先示意了朱朝越允許中小地主士紳可以將手中的土地生產資料等,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商會獲取股份。
這是一種妥協。
戴震希望朱朝先能將之前喊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丟掉,轉而投入中小士紳的懷抱,這樣才能完成從流寇到地方割據政權的轉變。
而朱朝先則是想先放低一下姿態,安撫一下當地士紳,免得他們在自己和我大清打的時候在後面搗亂。
雖然沒有戴震想的那麼極端,但是如果這些士紳地主識相願意合作的話,朱朝先還是不介意給他們點好處的。
不過饒州府當地士紳的表現著實讓他很是失望。
“呵呵,今個又跑了一批杲溪先生口中的執政基礎啊。”
將朱朝越坐鎮後方收集到的資訊轉給戴震看了看後,朱朝先猛嘬一口捲菸,一邊吞雲吐霧一邊說道:“我要進行土改了,先生可有什麼建議?”
戴震看完朱朝越做的有關饒州府士紳逃散比例和每日結算,還沒緩過來勁,又被朱朝先口中的話給震到了。
“土,土改?莫不是土地改革?”
朱朝先面帶笑意起身:“先生所言不錯!景德鎮需要的是商會,這個已經由明鏡和先生弄出來了,目前看來執行的還算不錯,可江西還有整個天下像景德鎮這樣的,怕不是一雙手都數得過來。”
“這天下最多的還是以土地為生,終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先生既然輔佐於我,何不大膽一些?不說打破這千年的輪迴,至少為後人鋪路,打個基礎,他日未嘗不能稱一聲戴公。”
土改,如果以大清士子的觀點來看,是歷朝歷代開國時期都做過的,不就是將原來被打敗的既得利益者的財產重新分配,將已經無主的土地分給百姓,讓他們繼續生產嗎?
不過戴震清楚,眼前這個年輕人對大清這套繼承自大明大宋大唐,在這片土地上已經執行了千年的制度,一直有種不滿。
這也可以理解,往往是他們這種讀過書但卻沒有進入到統治階層的年輕人,會有這種想法。
那樣的話,朱朝先提出的土地改革又要如何執行?
饒州府,范家村。
軍政學院出身的教導隊親臨此地,幾十名教導隊隊員手持小本本,在由隊長宣讀完最新的政策之後,教導隊開始駐村觀察。
“這是一次全新的土地改革,針對饒州府士紳地主的頑劣性質,請大家給予他們公正的評判。”
朱朝先在范家村開始土改試點,儘管想象中土改的工作應該會很順利,而且會對奉天軍起到很大作用,但這超前的行為如果一下子全面鋪開,造成的影響不管是好是壞都不一定是他能掌控的了的。
所以,試點工作率先開始,地點就選在了距離鄱陽不遠的范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