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一路向西,新的天地(第1/2頁)
章節報錯
九月二十三,南路奉天軍啟程,自荊溪南下,開進浙江地界。
早已派人在浙江與安徽江蘇的邊界看守的杭州將軍接到訊息的第一時間心臟病差點犯了,不過還好接下來朱朝先沒有繼續南下,而是在微微窺探了一下浙江的繁華後,轉頭順著西苕溪而上,在天目山以北,過了孔夫關,進入寧國府。
重回安徽,這卻是一次截然不同的行軍。
“皖南皖北,真是天地之別!”朱朝先好不誇張的說道。
四周盡是目視不盡的山巒,一座接著一座,好似根本看不到盡頭,以往認為老嘉山已經算得上堅不可摧,而在見識了皖南的山區後,皖北江淮的山,頂多算是丘陵而已。
“徽州之地,山川險阻,道路且難,不然,吾輩父祖也不會背井離鄉外出行商了,實在是地狹人稠,不足生活。”
路上,戴震頗為感慨,這是他闊別多年再度回鄉,然而卻和原本想的錦衣歸鄉不同,以往只能在書卷之上目睹的先人衣冠,儒袍發冠,竟然出現在了自己身上。
雖死,吾往矣。
身後,兩千苦戰近兩個月的奉天軍將是走在杭水兩側的河谷土地上,沿途經過的村莊都不大,多一些的人數也不過一千,少的更是隻有幾百人。
這與江南那種動輒幾千乃至上萬人的集鎮不同,儼然另一番人文景色。
“寧國城,大將軍可急攻,而後我入城為其遊說,荊溪一戰的訊息想必已經傳到,寧國知縣我知矣,是個膽小的文人,雙管齊下其人必定為我軍讓出道路。”
寧國城下,抵達這裡的奉天軍顯得有些疲憊,江南的氣候和山區行軍對這些出身江北的漢子來說很不適應,軍中甚至出現了不少的瘧疾。
朱朝先急需一個繼續休整的地方,徽州府所在的休屯盆地正是理想的目的地。
而出身休寧的戴震在當地人脈甚廣,名聲很好,這也是朱朝先選擇走徽州西進的原因之一。
“杲溪先生願意出手,遠舟感激不盡!”
得到戴震的肯定後,朱朝先下令大軍就地休整,先歇息個兩天,緩口氣,自己繞過杭州繁花之所不攻,而選擇西進跑到大山裡吃土,高晉和容保肯定想不到。
光這一點就夠他們猜測一段時間的了,再加上剛剛大敗,朱朝先打賭高晉短時間內不會追自己。
正好趁這兩天休整的時候,向城內施壓。
“奉天軍與民同安,在江南大敗朝廷軍隊,只要放我等過境,絕不騷擾地方!”
書寫著這樣語句的紙張被一道道箭矢射入城內,與此同時奉天軍還擺出一副攻城的打算,看起來甚是駭人。
城外,是兩千浴血奮戰之後跋涉數百里至此的精銳猛士,而城內,則是幾百名瑟瑟發抖的綠營。
對比之下,高下立判。
正如戴震所言,寧國知縣是個膽小怕事的主,如果能以放奉天軍過境為代價保住寧國縣不被奉天軍攻下,他還是挺願意的,即使冒著被朝中之人彈劾的風險。
因為,他到底是保住了城,也保住了自己的命不是?
死撐下去唯有兩個下場,城破逃跑,城破人亡。
城破逃跑免不得被乾隆清算,死罪也是十有八九。
至於城破人亡?
“戴兄何故從賊?唉!這可是一世英名啊...”
城頭上,寧國知縣與戴震促膝長談,最後僅僅不捨的將他送到城門口,與其談上最後一句。
一世英名...
戴震灑然一笑:“一世英名啊,說起來還真是不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