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阿里袞挑眉:“你是說,這幕後另有主謀?”

劉統勳搖了搖頭,面色有些遲疑,說道:“我也不是很確定,按理說,這種反賊一般都有白蓮教的背景,但是這個朱朝先...”

“朱朝先原為綠營子弟,後參加科舉成為秀才,參與兩淮之鹽販賣,獲利頗豐,在泗州當地是一強力鄉紳。”

戶部尚書于敏中捧著一卷小摺子,沉聲說道。

“士紳起兵?真是前所未聞,漢人果然不可信!”

阿里袞眼中泛起一陣厭惡之色,語氣不善的嚷嚷道。

軍機房內的三個漢人不由得一滯,氣氛變得有些尷尬。

最後,還是傅恆站了出來開啟局面。

他衝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劉綸招了招手,讓他提一下意見。

“傅公正為西南戰事焦慮,朝廷也在為徵緬戰事做準備,現在泗州有反賊起兵,不正是為傅公在出徵前練一練兵的好機會嗎?”

劉綸思路清奇,笑呵呵的說著:“傅公率滿洲八旗南下,來往不過一月時間,而平定此賊又能耗費多久?”

“權當出兵緬甸之前,熟悉熟悉戰陣也好。”

傅恆對劉綸投去了讚賞的目光,不過他自己並不想去。

一是因為對方不過是一小小反賊,目前只是攻破了一座府城,如果這就要動用他這位滿清第一大將的話,未免太過大動干戈了。

二是傅恆有意磨鍊一下他的兒子,福隆安是傅恆的二子,目前在軍機處任學習行走,在他的協助下,未來是可以穩住軍機處大臣的位置的。

長子福靈安死於緬甸人之手,三子福康安今年才十四歲,雖然已經被任命為了三等侍衛,在乾清門行走。

但還是太小了,不足以獨當一面,四子八歲,就更不用提了。

所以,傅恆心裡所謂的磨鍊兒子,指的就是福隆安。

“不過京師事情繁多,軍機處也需要本官管理,安徽反賊不甚強大,可以讓福隆安前去平叛。”

看到傅恆如此蠻橫的指定了福隆安前去平叛,尹繼善阿里袞兩名滿洲大臣自然沒什麼意見,而劉統勳劉綸于敏中三人雖說心有不滿,但也不敢反駁,只能是恭喜祝賀起傅恆和福隆安來。

養心殿,一個五十多歲,身穿赤黃色龍袍的精幹老人坐在案前,看著那一從軍機處送來的奏摺,牙齒暗暗磨了起來。

“福隆安,倒是能讓這小子去歷練歷練了,老待在京師也不是個辦法。”

“有大炮的反賊?哼!朕還聞所未聞過呢!”

三天過後,在乾隆聖旨下,兵部尚書、和碩額駙、軍機處學習行走福隆安被任命為兩淮觀察使,有權排程安徽江蘇綠營兵馬,負責平定泗州朱朝先叛亂。

為了自己兒子的安全,也為了讓這場仗儘快結束,戰績好看些,傅恆向乾隆請命,從鑲黃旗借調了三百個滿洲八旗兵,隨同福隆安一起南下。

六月初一,正是吉時,福隆安率著三百滿洲八旗騎兵從京師出發。

目標:泗州朱朝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