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些時候,陳安隅是到了工作室,工作室裡大家都在,陳安隅也見到了送自己愛人和孩子坐飛機以後神情有些落寞的梁競。

陳安隅其實覺得梁競這個人還是悶騷的,你像現在上一秒還在想媳婦對吧,但下一秒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站起身。

這讓陳安隅多少有些意外。

“怎麼了你這是?”陳安隅此時問了聲。

“安隅!我想提高自己!”

“提高自己?”陳安隅此時卻是一愣:“你指的是什麼?”

“你像我雖然和你學同一個專業,但你也知道,我是那種半吊子,水平肯定跟不上你。現在的拍攝工作也都是在你指導下才能進行。這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至少我想提高自己鑑賞電影的水平!才能夠跟你一起拍出好的電影!”

梁競倒是很認真,這點讓陳安隅聽了也替他覺得高興。

至少陳安隅看得出來現在的梁競是帶著一股子熱血的好吧。

但是陳安隅在瞭解了梁競的情況後,卻是覺得梁競的情況有點不樂觀。

梁競的能力,可以說最多是比門外漢厲害一點……

“所以你大學真的白學了?!”

“那沒辦法。原本就沒想在這行做。”梁競說到這裡倒是多少有點不好意思。

陳安隅覺得對於梁競的指導,應該是從電影技術開始的。

當然,陳安隅覺得是毫無疑問的。電影本就是一門基於技術而起的藝術,以專業的角度分析一部電影,是不可能完全剝離技術角度的。

也許不懂電影技術絲毫不影響你感受一部電影,

但如果你理解了電影技術,你就可以超越感受本身對電影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瞭解。

所以在我們嘗試去縷清電影技術如何有助於幫助我們理解電影之前,陳安隅覺得是可以解答一下,究竟什麼是電影技術,又究竟是什麼讓它如此重要?

陳安隅有一個在學習電影研究的朋友說,她們老師曾經用一句高度概括的話向我們解釋什麼是電影技術。

“電影技術是電影工作者用來表達含義,代入觀點,以及在觀眾群體中製造情感或者心理上的反應的方法。”

可見,所謂的電影技術,不僅僅是單純技術層面,它更是一種技法或者說技藝,最終目的仍是為表達藝術本身。

陳安隅覺得也許光說電影技術會顯得過於空泛。

我們試圖拆解看看,其實電影攝影,場景排程,燈光,音效,色調等等,其實都包含在這個大的內容之下。

陳安隅覺得專業點可以用大類別來說電影攝影也就是(Cinematography)來舉例說明。

&natography這個詞其實是來源於希臘詞彙,Kinema的意思是運動/動作,Graphein的意思是去記錄,合在一起其實就是記錄運動的影像。

這麼來看,電影攝影的意思就容易理解多了。

而在電影攝影的模組之下,

其實又包含了燈光,鏡頭和構圖,攝像機運動,濾光片和色彩等等。

陳安隅始終覺得電影的分析很多時候就是建立在對電影技法的解構上。

你想要和電影靠得更近,那透過電影技術來看懂一個電影,其實就是最好的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學習電影的學生,永遠沒有辦法迴避的一個課程就是拉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