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安隅,若是給你拍,你會拍什麼劇呢?”梁競此時倒是詢問了一下陳安隅。

其實陳安隅的計劃自然是先拍電影,至於電視劇,可以說對於他而言不是一個好的選項。

畢竟怎麼說呢,若是有大資金,他覺得無論如何院線電影才是最佳的選擇。

哪怕兩者都是需要“廝殺”才能走向成功的。但相比之下,電影市場比較乾脆,以票房盈利決勝負。

但此時若是問陳安隅想要拍什麼電視劇,那還得是武俠劇。

“其實你若是想拍武俠劇,我們可以合導。”

“合導?”這點倒是讓梁競沒想到的。

“沒錯。當然劇本還是由我來創作的。我覺得你可以和我學學怎麼拍,算是積累經驗。”

“嘿。這敢情好。”梁競可絲毫不怕尷尬,畢竟現在對他而言那就是需要提升自己的時候。

而其實陳安隅心裡對於武俠也是有些意動的。他也有想拍的一部武俠電視劇。

陳安隅在上一世覺得金庸的逝去,標誌著一個武俠時代的結束。

武俠劇開始與這個時代告別,再不負昔日之盛景,雖然我們知道這一天終究要來,但卻沒想過竟來的如此迅猛。

畢竟數十年前,還是武俠劇的天下,當初快意恩仇、意氣風發的武俠劇不勝列舉,如今卻恍然若夢、滿眼凋零,鮮有優秀武俠劇的出現。

時代終究還是過去了,武俠劇也步入了衰敗期,而問及陳安隅想拍的武俠劇,可以說算是其認為後金庸時代最好的武俠劇。

這部劇就是《天下第一》。

這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武俠劇。

在金庸創作的武俠世界裡,為國為民才能稱之為大俠,《神鵰俠侶》中強虜壓境、大宋危如累卵,郭靖誓死守衛襄陽堪稱大俠典範。

這種俠義精神在金庸作品中並不少見。

或喬峰、或令狐沖都將行俠仗義、濟人困厄當做了立身之本,而就連貪財好色的韋小寶,都有著擒鰲拜、平三番、收臺灣、籤尼布楚條約的經歷,即使是戲謔的演繹,也足以看出金庸對俠義精神的固守。

但《天下第一》則跳脫了這種崇高的框架。

在劇中濟人困厄不再是俠之追尋,了不斷的愛恨情仇、道不清的情感糾葛則成了俠義們的羈絆。

除了新穎立意該劇在製作層面同樣耀眼。

作為一部“原創”武俠片,該劇由王晶擔任監製兼編劇,程小東擔任武術指導,演員方面更是聚集了郭晉安、霍建華、鄧超、高圓圓等兩岸三地的群星加盟。

王晶擔任編劇確實為該劇添色不少,縱然近年間王晶口碑頗有爭議,但在當時王晶卻無愧“鬼才”的頭銜,尤其是當時其製作的《八大豪俠》、《小魚兒與花無缺》等作品,更給武俠劇樹立了一個標杆。

而《新龍門客棧》武術指導程小東的加盟,更讓《天下第一》的武打動作在具有觀賞性的同時更兼顧了東方意境,而這也讓該劇顯得尤為吸睛。

此外,劇情方面該作也始終圍繞“愛恨”主題。

雖然故事背景架構在大明中期,劇情主要圍繞著匡扶正義的“護龍山莊”與權傾天下的曹正淳間的明爭暗鬥。

但實際上,愛恨情仇才是該劇的主題。

縱然護龍山莊的四大密探是劇中的主角,但該劇卻並沒有將重心放在講述他們如何行俠仗義上,而是始終圍繞著四人的愛恨糾葛、恩怨情仇。

這是武俠劇少有的一種風格,在這部劇中,匡扶正義、拯救蒼生不再是俠士的生活必需,他們開始墜入到紅塵裡,與普通人一樣被兒女情仇所羈絆、因愛恨得失而兩難。

在劇中俠義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情義間的抉擇。

如“天字第一號”段天涯(李亞鵬飾),處事果斷、沉著冷靜,自小被鐵膽神侯收養,並在東瀛伊賀派學習忍術,但當他愛上柳生雪姬(黃聖依飾),權勢名利皆成浮雲。

當遇到所愛之人他只想放下一切了此殘生,奈何命運多舛相愛之人偏不得圓滿,最後當心愛之人死去,他也只能放下愛恨被簇擁到人前,擔起救國救民的重擔。

但這並不是他的追求,他不想被冠以俠士的頭銜、更不想成為英雄,他只想與心愛的人廝守終生。

可惜到最後他也終不能做自己。

劇中其他主角同樣有類似的掙扎與無奈。

如出身市井的成是非(郭晉安飾)誤打誤撞的遇上不敗頑童古三通(張衛健飾),並被傳授了絕世武功,使之成為天地玄黃中的黃字第一號。

但對他而言,保家衛國並非他的的追求,對於生性散漫的成是非而言,他只想自由的與雲羅郡主共度餘生。

而看似桀驁不馴的歸海一刀(霍建華飾),從小揹負著血海深仇長大,矢志要為父報仇;但當他愛上上官海棠(葉璇飾),這種愛意也開始化解仇恨,最後他也只想與上官海棠浪跡天涯。

但最後卻不得不接受造化弄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