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梁競的建議(第1/3頁)
章節報錯
“其實如若真的需要的話。我覺得梁競你可以嘗試從電視劇拍起。”
“電視劇?”梁競聽了倒是有些沒想到的。
“嗯。如果你想的話,我可以給你寫劇本。”陳安隅此時是笑道。
其實陳安隅覺得這樣也不錯。梁競發展電視劇圈轉成電影圈,可以說算是經驗的積累吧。
但陳安隅知道的,拍電視劇和電影其實是很不同的。
“那有什麼題材可以給我發揮一下?”梁競倒是聽了有些意動,便是詢問陳安隅。
“都市劇吧。”
“都市劇?”梁競一聽倒是一愣:“我原以為你這樣的人,更像是會寫武俠劇的呢。”
這點陳安隅也覺得,他這人倒的確更喜歡武俠劇。
“其實是可以結合特點來寫的嘛。”
“那你想讓我拍什麼樣的劇呢?”
“嗯。這點容我想想。”
陳安隅想了想,倒是想到了一部劇。
這部劇該說不說是屬於熱度拉滿,但褒貶不一兩極分化極為嚴重的劇。
那便是《歡樂頌》。
但其實陳安隅對於這部劇,心裡是槽點更多的。
陳安隅原本也覺得,此劇的重點在於真實。描繪不同階層間的鴻溝,這個思路沒毛病。你當作是寫實也好,當作是批判也好,能夠把時代特徵記錄下來,已是很了不起。但越到後來,我也產生了越多的違和感。當安迪身世大白的時候,我總算是把問題想明白了一富人們的生活,太過美化了。
對底層勞動人民,作品刻畫的很寫實很細緻。工作、房子、養老,各種各樣的掙扎。但是一寫到富人呢?畫風突然就變了,觀眾只看到了瀟灑寫意,出入風月場所,各種名牌車包。能把普通人逼得家破人亡的困境,對於有錢人,不過就是寫一張借條的事兒。
如果你旨在描寫貧窮,富人只是一個反差,也行。
但你偏偏要在五主角里面摻入兩個階級敵人,以同樣的視角去剖析她們的生活與煩惱。
可是,劇中的富人們又到底有什麼煩惱呢?
曲筱綃”嘴巴上說自己忙碌,但說這話的場合,還是在紈絝子弟的派對上。
安迪就更不用談了,事業、愛情都是全程碾壓。工作是別人求她去的,男朋友是別人求她交的。
作者似乎想不出海歸金領有什麼實質上的煩惱,只能給她加一個精神病。似乎沒有精神病,她就只剩下神仙般的日子了。
這種片面的光鮮,也體現在劇中每一個有錢人的身上,包括奇點、包總、老譚、曲父、甚至曲連傑等等等等。
這就給人一種感覺,有錢人都是沒有煩惱的,就算有,要麼是沒事找事,要麼就是自己深井冰。
作者把“窮”的一面描繪的非常細緻,原本這是優點;但是,當這和“富”的片面美化形成對比時,就會顯得更扎眼、更諂媚。
有錢人當然可以很瀟灑,但窮人同樣也能無憂無慮,難道不是麼?古代人尚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現代人難道就活不了了?
你不能只挑出A的優點和B的缺點,片面的真實,就叫做誤導。
“真實的窮”和“美化的富”,這兩者都可以是真的,但兩者放一起,這就非常尷尬了。這會發酵成一個最壞的結果,讓人覺得你暗示了一種扭曲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