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過那些所謂的張士誠餘黨以及倭寇後,陳恪又與那些豪族富戶協商,讓他們建立的織行和魚行,專門負責售賣那些夫人所織之布匹,以及漁民所捕之魚。

那些豪族富戶都是從事商業之人,粘上毛比猴都精,怎能看不到此事中所存之利。

陳恪剛說過,幾地豪族富戶便構建了專門的銷售渠道。

銷售渠道構建起來,也就不用擔心那些婦人所織之布,以及漁民的魚沒有銷路了。

只要這個完備的產業鏈建立起來,解決的也不僅僅只是那幾個婦人和幾個漁民的飯碗。

將來對勞動力可是有大量需求的。

只要對勞動力有需求,才會促使百姓富裕。

另一邊的湯和,則也已經按實際情況增設了沿海衛所,也在那些曾被所謂張士誠餘黨所佔據的海島建起了巡檢司。

老朱既把湯和和陳恪遣出來,自然也就是能夠信任他們兩個的。

對他們二人所提之建議,皆都悉數應允。

陳恪的那個事情並不需要朝廷出面,倒也容易解決,豪族富戶對之莫大利潤需求下,也都辦的很積極。

而湯和那個事情,即便是老朱同意,但統籌排程兵力武器什麼的,也都還需要些時間,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辦得到的。

所以,在他們離開的時候,這些東西還未籌備齊全。

因而,湯和便安排了沿海衛所遣出巡邏隊來回於海上巡邏。

目的就是防止那些倭寇和那些所謂的張士誠餘黨死灰復燃。

那些倭寇不過是欺軟怕硬的主,大明要是強硬起來,他們也不敢過來硬碰硬的。

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陳恪便與湯和浩浩蕩蕩的返回來了京師。

道衍來時與陳恪他們結伴而行,回去的時候說是要去雲遊,不願再跟著他們一塊回去了。

道衍也不是一般人,行事上向來有著自己的主見,不回去便不回去吧。

回了京師後,陳恪第一時間與老朱彙報了江南之地的事情來。

見到他二人,老朱言笑晏晏,臉上掛著難得的笑意,吩咐李德喜上了茶,嘴中道:“辛苦了,先喝杯茶吧。”

湯和自小與老朱一塊長大,早就適應了老朱的多重人格,對老朱的變化莫測很容易接受。

老朱開口,湯和隨之落座。

湯和落了座後,陳恪也跟著坐了下去。

在閒聊中,湯和和陳恪便把江南之地的一些情況彙報給了老朱。

其實,早在湯和和陳恪還未回來的時候,老朱便已從錦衣衛口中知曉了發生於江南之地的事情。

現在江南之地的百姓,口中只剩朱皇帝,指望著老朱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根本不會再想三想四,揹著朝廷支援那些所謂的張士誠餘黨。

因而,老朱的心情才會大好。

打下一地是容易,可若想讓這地的民心歸服,可就並非是那般容易的了。

數十年沒解決的事情,陳恪只去了幾月便解決,老朱高興也在情理範圍之中。

江南之地的事情彙報完,老朱遣走了湯和,直接問起了陳恪對江南之地將來的處置方式。

早在前往江南之地,陳恪便已寫好了摺子。

摺子上面的內容很全面,縱觀士農工商皆有涉及。

既然是開通海上貿易,那江南之地作為第一道關口,就不能再把士放於首位。

而是因掉個個才行,有了商,還得有工來製造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