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募捐與國債(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恪與老朱說完金銀銅儲備問題之後,老朱並再做提及。
老朱不問,陳恪自是不會上趕著與老朱詳細解釋。
這個事情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說清楚的,得慢慢來才是。
老朱那麼排斥,說的多,只能讓老朱更加排斥。
就在陳恪從長沙回京不到半個月時間,老朱收到了訊息,山西太原府陽曲縣地震了。
地震終明一朝常有發生,已不算稀奇。
這次地震受災最重也就是太原府府治陽曲,其餘數個州縣被波及,牽扯著還有河南陝西等。
由於是發生在晚上,百姓被埋廢墟下甚多,財物糧食損失也不少。
災民搜救,災民安置以及災後重建都是個大問題。
幾地布政使除與朝廷報災外,還請朝廷減免受災之地的賦稅外,再請朝廷撥款三萬兩用於百姓安置。
摺子收到,老朱直接召了戶部尚書王時外加了陳恪。
以往碰到這種用錢之事,大多是會吩咐寶鈔提舉司加造寶鈔,再配合朝廷本有的一些儲備來支援。
自聽了陳恪所言寶鈔太多存在的那些問題,老朱不敢再貿然吩咐寶鈔提舉司以最輕鬆的辦法解決了。
在東暖閣中,老朱把摺子給了陳恪和王時。
王時先行接過,看過遞給陳恪。
在陳恪還在看的時候,王時便道:“陛下,讓寶鈔提舉司加緊印刷一些來。”
對這個結果,老朱明顯不甚滿意。
老朱若只讓寶鈔提舉司印刷寶鈔來解決,就不會把陳恪也找來了。
王時剛開口還未,老朱還沒說話,陳恪便已把摺子看完。
摺子看完,陳恪把摺子放於一邊,道:“臣先安排山西河南陝西幾地的惠民藥局迅速馳援災區。”
災後很容易形成瘟疫,惠民藥局有必要在這個時候發揮出職能了。
陳恪出言,老朱用鼻子嗯了一聲,不再言語。
惠民藥局圍為災後的百姓救治本屬職責範圍之內的事情,陳恪所言的這些並不是解決此事的關鍵。
關鍵問題還是在那兩萬兩之上。
老朱不說話,陳恪也知道老朱想知道的並非是這個答案。
老朱若是想以王時的答案為主,那就不會只等陳恪的答案了。
頓了一下,道:“臣以為可讓士紳商賈捐款,另外,可發行國債券。”
“國債劵?”老朱和王時齊齊反問。
都是些新鮮名次,不仔細問問著實很難聯想到的。
既詢問,陳恪便詳細解釋道:“顧名思義,就是以朝廷的名義像百姓借貸。”
這種想法並不能讓老朱和王時輕鬆接受的。
在他們眼中,凡是借貸的那都是庶民百姓,家中有田有錢的那些人,是絕對不可能借貸的。
說白了,借貸之人都是低人一等的。
“朝廷與百姓借貸?”王時反問。
既聽清楚了,何必還要反問。
陳恪回道:“是,就是朝廷與百姓借貸,定下期限,到時候朝廷幻還以利息,這種方式不僅有利於朝廷,還有利於百姓,說白了,就是如同錢莊那般的方式,只不過朝廷充當了錢莊而已,嚴格點來講,百姓有錢,這些東西錢放於倉庫只會發黴,可若發行國債,以朝廷的名義把這些錢借貸出來,那流通於市面上的金銀銅不就有了嗎?”
市面上的金銀銅稀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那些商賈壟斷。
這些人賺了錢後會把大部分的錢放於倉庫中發黴。
漸漸地,隨著商賈的增多,被藏於自家倉庫的錢財只會越來越多。
這個國債不僅可讓市面的金銀銅流通起來,還能解決朝廷的燃眉之急,算是一舉兩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