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正題,這軍校其實是為後世之君源源不斷輸送人才的搖籃。

只要這個軍校能弄好,任何時候都不會出現靖難之時朝廷無將可派的窘迫了。

該說的都說完,朱標沒多再停留,匆匆告辭離開。

畢竟一些事情朱標想明白只是其次,還需老朱最後拍板定奪的。

反正,建議是給了,老朱採納與否他干涉不了了。

咦,徐達是朱棣岳父,老朱會不會是因擔心徐達會助朱棣奪位,威脅到朱標,才去給徐達送的蒸鵝吧?

有人說穿越之後可一睹歷史的真假。

他穿越了,怎也看不透這些東西呢?

次日,陳恪自是沒去當值。

好不容易有藉口歇上幾日,幹嘛要累死累活的把自己逼那麼緊?

就在這時,老朱的旨意到了,傳旨的依舊是李德喜。

陳恪也沒搞那套虛的,直接道:“李公公,我這個情況怕是不能起身了。”

李德喜倒是沒多言語,直接抬手道:“咱家理解,安樂伯趴著吧,咱家宣讀了就行了。”

很快,李德喜一字一句念出了旨意上的內容。

內容很簡單,著陳恪組建軍將大學堂。

名字雖與他提議的不同,但性質卻是一樣的。

可他手並不同兵法,哪有能個能力?

“這個...”

陳恪不知該怎麼說了,旨意都下了,他好像已沒有拒絕的餘地了。

“陛下說,這大學堂會由太子殿下擔任院長,細則問題可直接往陛下那呈報,陛下還說讓你在養傷的這幾日把大學堂的細則問題寫個摺子。”

他現在擔的事情已經不少了,若在把這個大學堂的事情接了,那可真是手不沾地了。

再者說了,就憑他對老朱的瞭解,是會這麼柔聲細語安排這個事情的人馬?

李德喜把旨意遞上,道:“安樂伯,陛下說了,安樂伯的傷勢用不了三日就可痊癒。”

什麼陛下說,陛下說的。

老朱他是郎中?他的傷勢何時痊癒,他哪能知曉?

陳恪心中吐槽,李德喜又道:“陛下說,三日之後,要看到安樂伯。”

想要看到他還不簡單,來他家啊!

“安樂伯,陛下的話咱家都帶到了,咱家走了。”李德喜直接離開。

李德喜走了後,陳恪便吩咐人找來了筆墨紙硯。

這事兒不得不做,誰能知曉三日之後在老朱問及時,他若答不出來,老朱能幹出什麼事兒來。

這叫什麼事兒,他只提了個建議,老朱便把當成了驢使。

有這麼差使人的嗎?

心中帶著吐槽,陳恪還是以飽滿的鬥志完成了這個摺子。

這個軍將大學堂若是能辦起來,可就是歷史上第一所朝廷承認的正規軍校。

到時候,他的名字肯定能伴隨著這所軍校流芳百世的。

仔細想想,其實還算挺不錯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