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喬遷新居(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個事情雖說由劉修亮全權負責了,但多個人多份力量。
多個人去幫忙,也能迅速完成此事。
***
半個月時間,眨眼而過。
兵仗局的火器火銃已完成了一半之多。
在這半個月時間之內,陳恪真如當初所規定那般,每三天抽查一次。
總共試驗了十五次,倒也沒出過問題。
剩下的那些趕著剩餘期限完成應該完全不會再有任何問題。
在這半個月時間,周德興留下的房子完全修繕完畢。
老朱賜予的家丁和丫鬟,陳恪都安排進了江寧的田莊。
為了打掃大房子,也為了照顧家裡人的飲食起居,特意從田莊中選了幾人過來。
在這個時候,每個人的身份有著嚴格的界限,該是什麼身份,那就得幹什麼事兒。
因而,陳恪也並未多選。
只選了一家五口,夫妻兩個,外加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最大的兒子二十餘歲,最小的女兒十五六歲,完全可操持起府中事務了。
另外,他還從陳家村選了十幾個青壯用來看家護院。
那麼大的宅子,人手少了也操持不過來。
在安排好這些後,陳恪便帶著陳母和陳月搬了家。
對於新家,陳月早就嚮往了。
倒是陳母,有些戀戀不捨。
大部分人都是念舊情,不捨很正常。
“娘,這裡的房子我讓人按時打掃著,你若何時想回來了,隨時回來住上幾日便是。”陳恪安慰道。
大部分人是念舊情的,但同時也是很健忘的。
現在戀戀不捨,不願離開,等適應了新環境,怕是還不願回來呢。
以前的陳恪默默無為,走了便走了。
但那次劉郎中,吳郎中,王郎中等幾個郎中牽扯進了御藥房倒賣藥材之事後順利脫身後,他們才覺陳恪這個不讓他們稱之為伯爺的人並不簡單。
一傳十十傳百,人們終漸漸對陳恪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陳恪要走,很多人都送出了老遠一程。
“陳家嬸子,恭喜你啊,要去住大房子了。”
“陳家嬸子,有空兒,記得回來走走。”
...
送別之中,怎麼說的都有。
接受著這些嘰嘰喳喳之言,陳母和陳月終於坐上了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