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 品牌形象(第2/2頁)
章節報錯
就好像大門影業那樣,只要持續不斷地賺錢,那麼就能夠在業界站穩腳跟,甚至躋身金字塔的頂尖,但大門影業花費了多少時間?前前後後整整十五年,而且連續多部百億票房作品出現之後才完成突破。
難度,可見一斑。
那麼,是否還有其他辦法?
答案是,獎項。
從電影節到頒獎典禮,一部得到權威獎項認可的電影,能夠帶來的榮耀和光環是比票房數字更加具有震撼力的業內地位;而如果一家公司能夠持續不斷地輸出得獎電影,那麼自然而然就可以形成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強大人脈體系,並且源源不斷地創造價值。
當然,從獎項到名望再到利潤,其間的橋樑應該如何轉換,這又是另外一個複雜的體系了,簡單理解就是“品牌形象”。
目前,蘭川七大電影公司,其中五家旗下都擁有一個獨立製片部門,就是全心全意地輸出藝術電影,他們不僅前往全球各地收購優秀作品的發行版權,而且還積極主動地活躍在電影節和頒獎典禮之上。
對於藍鯨影業來說,“解除好友”和“突襲”兩部電影的利潤收益著實可觀,正如業內人士所說,這就足夠他們揮霍一段時間了,同時也讓陸潛在蘭川站穩腳跟,但是在業內人士眼中,陸潛和藍鯨影業就是暴發戶——
缺乏底蘊。
不過,這樣的事情本來就是無法避免的,藍鯨影業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累積,證明自己不是一閃而過的流星。
但如果想要儘快沉澱下來的話,最佳途徑就是電影節和頒獎季,當藍鯨影業又能夠製作出賺取票房的電影又能夠製作出得獎電影的時候,他們也就擁有自己的名望了。
對陸潛來說也是如此。
然而,陸潛自己倒是沒有刻意的想法,因為電影創作不是命題作文,如果他按照頒獎季的標準創作一部作品,那麼作品本身也就失去了靈魂和生命,也許他依舊可以拍攝出不錯的作品,但就不再像“解除好友”和“突襲”那樣鮮活了。
當然,陸潛也不會刻意迴避,他只是想要順其自然,讓靈感引導著自己完成創作。
陸潛對於心理驚悚電影非常感興趣,至於能否得到電影節和頒獎季的青睞,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今天,陸潛和江浩文討論“人類清除計劃”的時候,腦海裡就冒出另外一個想法——
在陸潛構思的劇本里,一家四口對於是否要拯救流浪漢的事情發生了分歧,直白地投射出中產階級的偽善,但是,如果這樣的分歧更換一個形式呈現出來呢?
陸潛想到了一部瑞典電影“遊客”。
電影講述瑞典中產階級的一家子前往阿爾卑斯山滑雪度假,一切都非常美好也非常幸福,然而就在他們用餐的時候,遭遇雪崩。
危機狀況下,遊客們四處逃竄,妻子不斷呼喚著丈夫的名字,試圖保護他們的孩子,然而沒有想到的是,丈夫驚慌失措下卻只顧自己逃命,拋妻棄子。
然後,雪崩過去了,他們全部都倖存了下來,度假村又恢復了一片祥和,可是丈夫和妻子之間的裂縫卻再也無法癒合;另外,丈夫又應該如何在孩子面前重新建立“父親的威嚴”?
無疑,這是一個具有冷幽默性質的故事,細膩而尖銳地將人性的複雜呈現在一箇中產階級的家庭面前,不需要殘忍地撕下偽善面具就就已經能夠感受到人性的深不可測,卻又巧妙地對中產階級展開嘲諷。
和“人類清除計劃”更加直白更加直接的中產階級衝擊感相比較,“遊客”所呈現出來的矛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卻又展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