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弘而壯闊,磅礴而洶湧,席捲全球——

“星落之城”上映前,人們的期待值就已經爆表,然而,電影不僅滿足了期待,甚至還再次打破了期待。

同樣,“星落之城”上映前,人們就已經預見了一場狂歡,即使這是一部金鳶獎,普通路人觀眾全然不感興趣,就好像“遊客”一樣,但狂熱的陸潛支持者們依舊不會錯過這部作品;然而,現實不僅奉獻了一場狂歡,甚至還浩浩蕩蕩地席捲全球,從線上到線下全面引爆,浩浩蕩蕩地強大聲勢著實駭人。

從午夜場開始,一路蔓延,並且伴隨著時差的推進,一個時區、一個時區地相繼引爆,輪番接力,話題熱度也就始終居高不下,匪夷所思地保持強勢,不僅殺入熱搜榜,而且每個小時重新整理都有驚喜。

毫無疑問,這就是一場狂歡。

然後,媒體正式登場——

四個月前,“星落之城”登陸藍夏電影節,成功引爆口碑,並且強勢登頂金鳶獎,這已經證明了電影的優秀;但前往藍夏的媒體終究還是少數,並不能代表所有媒體的觀點,更不能代表大眾媒體的看法。

而且,彼時在藍夏,為了避免劇透,前方記者並沒有給予正式評價,就只有官方場刊刊登了媒體評價,好評歸好評,但具體評價和評分又將落腳何處依舊是問號,八十分好評和九十分佳作是兩回事。

不要忘記,在三大電影節前線好評炸裂引爆期待結果正式上映卻遭遇一片吐槽乃至於口誅筆伐的作品不在少數,即使登頂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也不能保證專業媒體和大眾媒體能夠欣賞作品的出色。

在這裡,原因並不能簡單歸結於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的區別,更多是電影節的審美體系和電影市場的興趣愛好之間存在客觀偏差,即使同樣是商業電影,登陸電影節展映和贏得票房市場也是兩回事。

畢竟,“審美”這件事,本來就是主觀的。

現在,則輪到“星落之城”了,藍夏的審美,是否能夠贏得市場的認可呢?

讚美?

不,批評先行——

“娛樂新聞”,六十分,“如果劇本能夠再細細打磨一下就好了。這次,陸潛沒有能夠在劇本層面提供足夠的細節支援,觀眾很難為藍楷和米央的愛情、命運、擦肩而感動,除非觀眾深深地喜歡高寺林和艾亞——但顯然,這是偷懶的,不是陸潛的功勞。”

“電影中轉站”,六十三分,“當然,從導演層面我們應該送上所有讚美,陸潛再次完成了匪夷所思的導演工作,目眩神迷、驚心動魂;但同時,陸潛也再次喚醒我們對歌舞電影的糟糕痛苦回憶,純粹的場面排程和色彩呈現,卻難以在故事和人物方面帶來更多共鳴。電影很好,但我們期待更多。”

一箇中評。兩個中評。

從評論就能夠看出來,和一些觀眾的觀點完全契合,專業媒體對於劇本的羸弱也表示強烈的不滿。

一些糟糕的回憶再次湧上心頭,不久前“死侍”就遭遇了諸多攻擊指責,所以現在“星落之城”也要經歷這樣一個欲揚先抑的過程嗎?

幸運的是,並非如此,因為兩個中評就已經是全部了,後續一連串好評閃亮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