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一,目瞪口呆——

儘管陸潛沒有多說什麼,但他只是閱讀了三頁劇本、傾聽了故事梗概,就已經將電影的框架描繪了出來;並且抓住重點,為整部電影奠定基調,核心靈魂馬上就變得清晰起來。

陸潛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輕描淡寫的話語,就這樣將蘇子一腦海裡的靈感全部推翻,而後又激發出更多靈感,洶湧澎湃。

可是,轉念一想,眼前之人是陸潛,好像也就沒有那麼驚訝了。

蘇子一腦海裡洶湧的思緒翻滾,最後脫口而出的話語卻是,

“看來,你確實只是著涼而已,應該沒有大礙。”

才說完,蘇子一就意識到自己偏題了,拍了拍腦袋,就好像腦子進水然後準備將那些水清空一般,緊接著就提出自己的困惑,重新將話題拉到正軌上。

“可是,怎麼做呢?”

“我的意思是,我明白你的意思,卻不知道怎麼做。”

從燈光師到導演,蘇子一確實有很多很多靈感,但到底應該如何轉換,卻好像欠缺了一個關鍵碎片。

陸潛卻一點都不意外——

科班出身的電影系學生,在讀書期間,老師們會讓他們在各個崗位輪轉,主要用意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明白電影製作體系的不同環節是如何運轉的,一來不至於完全成為門外漢,二來在未來實踐過程中能夠更加專業地理解其他人的工作,三來對電影整體的創作擁有一個更加清晰而生動的概念。

第二,在輪轉過程中尋找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其實和醫院實習生在不同科系輪轉有些類似,紀敘就是透過這樣的過程,最後意識到自己不適合成為導演,反而是對製作人有著無窮興趣,確定了未來。

蘇子一併非科班出身。

他和蘭川無數業餘出身的電影從業者一樣,往往都是透過實戰演練以及片場的老師傅們手把手教匯出來的,他們的強項在於實踐能力,在實際拍攝過程中也能夠迸發更多靈感,擺脫學術的框架束縛。

但缺點就在於,他們對電影製作的其他環節缺少專業性以及系統性的瞭解,僅僅透過片場“看”到的一些東西,這是具有片面性和偏見性的,因為看起來很簡單,但隱藏其中的專業知識卻沒有那麼簡單。

就好像現在。

站在蘇子一的位置上,導演工作一目瞭然,在腦海裡演練的時候,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不就是發號施令嗎?但真正站在導演位置上去構想畫面、構圖、影像,很快就能夠發現自己的大腦有些不夠。

不過,導演工作就好像藝術創作一樣,需要技術,也需要靈感,在沒有嘗試前,沒有必要提前下結論。

陸潛嘴角的笑容輕輕上揚起來,“阿一,你著相了。好好想想,你最擅長的是什麼?”

蘇子一:???“……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