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起起落落的人生裡,他們始終把對方當作自

己的唯一。

故事的最後,戰爭結束了,他們又命運般地再次重逢,這次,他們再也沒有離開彼此,就如同現實一樣,陪伴彼此至今。

沒有人能夠看到結局。

朋友們都堅定不移地相信著,他們的愛情可能必須以一方的死亡作為結局,他們的炙熱愛火根本就沒有辦法持續六個月然後就會開始傷害彼此,他們的思念只是來自於死亡陰影和離別傷痛過程中腦海裡幻想出來的一種美好,一旦戰爭結束,迴歸平靜,所有火花就會消失。

然而,一眨眼,五十年、六十年……馬上就要七十年,時間就這樣流逝了,而他們依舊陪伴著彼此。

又有誰能夠說得清楚呢。

也難怪劇本三百多頁了,因為蘇子一試圖涵蓋兩個人的一段人生,跨度十二年,並且將整個社會背景囊括其中,沒有足夠的篇幅,根本就無法呈現出故事的恢弘與跌宕,三百頁甚至還顯得有些不足。

然而,電影不能這樣拍,太貪心的結果,就是芝麻沒有、西瓜也沒有,最後呈現出來的,什麼都沒有。

「首先,太貪心了。」

「阿一,你可以換一個角度切入,模糊戰爭背景、模糊社會百態,而是將這些細節雜糅到敘事背景裡。」

「就好像「星落之城」一樣,毫無疑問,蘭川是一個主角,但沒有必要細細地描繪蘭川的點點滴滴,而是透過講述兩位主角的故事,將時代、城市以及社會的側面展現出來,這樣故事才能凝練起來。」

「記住,故事主角是愛情,不是戰爭。」

簡單,犀利,直接。

透過現象看本質,陸潛直接就抓住了重點,清晰的思路,完全看不出來眼前這個人正在飽受頭疼的折磨。

「其次,結局應該留白。」

「我們都知道現實生活的結局是美好的,但如果電影這樣拍攝,就顯得太完整,反而喪失題材的魅力。」

「我的意思是,如果這是一個現代愛情的史詩,結局團圓未嘗不可;但這不是,儘管戰爭不是主角,但動盪與混亂是貫穿始終的背景,同時也是命運的註腳,所以結局的留白能夠為時代的色彩增加些許深意。」

「故事可以停留在兩個人即將重逢前的那一刻。」

「比如,他們出現在同一個咖啡屋,男孩坐在角落裡,女孩剛剛進來,然後男孩準備召喚服務員結賬,女孩則轉身看向吧檯,恰恰是這樣一個交錯,他們都沒有看到彼此,卻在看到彼此前的一秒,然後中間人群模糊,時間和空間也跟著一起模糊。」

「結束。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