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票房數字也證明了這一點。

“刺客”,首映週末票房僅僅只有一億三千萬,甚至比不上“死侍”週五的單日票房數字,沒有任何可比性。

各大新聞媒體都於心不忍,因為張本卿著實太慘太慘——

“八毫米”拍攝到一組張本卿前往超市購物的街拍,照片裡,張本卿穿著襯衫牛仔褲,鬍子拉渣落魄潦倒,沒有任何表情的面癱臉居然就透露出一股濃濃的悲傷來,完美契合“愛人”裡妻子失蹤的王斯形象。

瞬間夢迴“愛人”。

社交網路上,張本卿的這些照片演變成為表情包,“悲傷”的代言人,數不勝數的梗都卡在這裡過不去了。

慘,慘慘慘。

如果媒體再繼續落井下石的話,就好像在蹂躪無辜小白兔一樣,“兔子那麼可愛,你們怎麼可以欺負他”,他們擔心張本卿下一秒可能就會在超市門口的垃圾桶旁邊崩潰痛哭,以至於媒體們一個個都於心不忍——

他們終究還是沒有將“刺客”和“死侍”擺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在最新一期的票房榜單出爐後,簡單一筆帶過。

就好像……查無此人一樣。

結果就是,沒有水花。

和“火車上的女孩”一樣,“刺客”也沒有能夠引起任何注意,甚至就連吐槽、嘲諷、奚落的負面新聞都沒有,社交網路和新聞媒體清一色地關注“死侍”書寫紀錄的史詩級次周跌幅,全網熱浪朝著同一個方向聚集。

對此,院線聯盟表示:哦耶!

他們紛紛長舒一口氣,如果他們對“死侍”制裁的話,電影是否無緣創造歷史,他們不在乎,但院線無法在秋季檔賺錢、直接影響他們第三季度的財務報表,那就和他們息息相關了,“還好,沒有犯蠢”。

也許,唯一例外就是……百通集團。

儘管百通集團並沒有制裁“死侍”,但他們依舊錶明瞭自己的姿態,對藍鯨影業、對回聲的無法容忍。

他們才不在乎“死侍”那一點點票房,更加拒絕和其他院線一樣沒有骨氣地直接跪下,公司有自己的氣節和傲骨,所以,他們並沒有增加“死侍”的排片,反而是增加了“刺客”的排片,以這樣的方式做出回應。

結果?

已知,條件一,“死侍”沒有遭受任何損失,並且依舊創造紀錄;條件二,“刺客”票房慘敗,幾乎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東西,在社交網路也沒有能夠砸出水花;條件三,百通集團增加了“刺客”的排片數量。

可得,本來前往百通集團的會員顧客們,紛紛前往其他院線觀看“死侍”——

反正,百通集團沒有排片,觀眾們依舊能夠在其他院線找到排片,按照自己的喜好與安排來觀看電影,他們沒有什麼損失,真正損失的應該是百通集團。

後來,“娛樂週刊”爆料,百通集團在十月的會員續約比例下降8%,引發高層震怒,並且召開緊急會議。

也許,在這些資本較量裡,普通平民百姓沒有說話的資格,但他們的實際行動就是最好的一種表態。

再然後——

十月第三週,冠軍,“死侍”。

十月第四周,冠軍,“死侍”。

連續四周,“死侍”輕鬆稱雄全球週末票房排行榜,制霸十月電影市場,根本就找不到任何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