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意外發現(第2/2頁)
章節報錯
瞠目結舌。
視線,也就熙熙攘攘地朝著艾婭投射過去,就好像看一個瘋子一樣——
成功了,那就叫做先見之明;失敗了,那不就是喪心病狂嗎?
飛蛾撲火,是不是就用來描述如此情況的準確用詞?
高寺林也好,艾婭也罷,他們都沒有預料到記者們的反應如此劇烈。
對此,艾婭給予了正面肯定。
“……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能夠和導演合作,非常非常迫切,無論什麼角色,我都沒有任何問題。”
“最開始,純粹就是因為導演這個人,我喜歡他的作品,喜歡他作品裡的女性角色,喜歡他對角色的打磨和塑造,所以,我嘗試寫信推薦自己,努力爭取,希望能夠在導演的繁忙日程裡留下一點足跡。”
說著說著,艾婭自己就笑了起來,然後翻了一個白眼,吐槽起來。
“還好導演沒有把我當作跟蹤狂。”
哈哈。
全場爆笑。
“但是,伴隨著時間的推進,我漸漸愛上了這個角色。”
“在正式開拍前,我們完成了一次演員訓練營,一方面是為了訓練肢體語言,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尋找我們和角色之間的共鳴,用導演的話語來說就是,他希望看到角色在我們的身體裡萌芽並且成長。”
“正如導演所說,我能夠看到這個角色以我的身體和我的靈魂作為土壤,漸漸形成一個完整的模樣。”
話題的開始是輕盈的,但慢慢深入之後,就變得專業起來,自然而然也就枯燥起來。
但艾婭渾然未覺,手舞足蹈起來,用雙手比劃著,內心的激動與熱情就這樣洶湧而出。
“後來,我寄送給導演的信件,與其說是信件,不如說是我對角色的分析和理解,我能夠感受到自己和角色正在融為一體,她是導演創作出來的角色,同時也是從我身體裡分割出去的一部分。”
“這是非常非常特別的一段經歷。”
“當然,我不否認,我渴望拿到這個角色,也渴望和導演合作,但到了後來,我反而沒有那麼迫切。”
“我相信我能夠拿到角色,但如果沒有拿到,也沒有關係,這段和導演的幕後合作經歷就是一筆財富。”
“我必須說,導演改變了我對電影、對錶演的看法。”
“事實上,我很慶幸當初自己選擇寫信嚮導演推薦自己,竭盡全力地爭取這個角色。”
全場,專心致志、側耳傾聽。
全然沒有煩躁或者走神,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能夠感受到,不愧是電影節,從採訪氛圍就能夠感受到不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