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康芮。

繼“抵達”之後,康芮再次登場主競賽單元,並且再次以無與倫比的表現征服觀眾,這位四次贏得金冊獎提名卻始終沒有能夠得獎的實力女演員,一躍成為今年藍夏電影節影后的最強有力競爭者。

康芮,還是歐陽娜漣?亦或者是……其他黑馬?

熱議,根本停不下來,社交網路的熱情直衝雲霄,甚至比藍夏現場的觀眾們還要激動,簡直就是口沫橫飛。

其次,“夜行動物”本身。

毫無疑問,楚承柏的美學再次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坐在大熒幕前欣賞,這絕對是一種純粹的享受。

電影對於情感關係之中的情緒捕捉,延續了“單身”的優點,那些細節的衝擊是帶有強大沉浸效果的,以至於觀影結束之後,大腦依舊無法安靜下來,沸沸揚揚的思緒持續轟鳴著,後勁十足。

那些幸運在藍夏第一時間觀看到電影的觀眾們,迫不及待地表達著自己的亢奮和激動,儘管沒有人高呼“金鳶獎”,但喜歡“單身”的觀眾,還是繼續喜歡“夜行動物”,紛紛認為楚承柏是一位導演天才。

最後,陸潛。

其實,陸潛和電影沒有任何關係,但陸潛驚喜登陸紅地毯的動作,卻在社交網路掀起了驚濤駭浪。

同時,楚承柏這位頂尖時尚設計師自帶流量,輻射到各行各業的人脈將所有目光全部都吸引過來。

一來一往,“夜行動物”的流量狂潮也就壓制住了“傑出公民”和“抵達”的風采,成為今年藍夏的第一爆款。

全面熱議!

當然,從場刊評分數字就能夠看出來,陸潛所說的那些缺點還是影響了觀感,這是一部將楚承柏優點和缺點都進一步放大的作品,這也使得電影的評分沒有能夠超過其他競爭對手,只是剛好達到三分門檻。

儘管如此,楚承柏的美學依舊成功打動了無數觀眾。

繼“單身”後,楚承柏再次征服藍夏。

嗡嗡嗡。

嗡嗡嗡。

狂潮,不斷。

在今年藍夏電影節揭幕以前,人們懷抱著期待,畢竟黎世寬製造出了一系列動靜,想要忽略都不容易。

但是,真正進入電影節後,場外的紛紛擾擾依舊熱鬧,人們的注意力卻已經不知不覺被作品本身吸引。

從場刊評分來說,今年暫時還沒有出現四分以上的頂級爆款, 但這也正常,電影節的作品本來就很難贏得眾口一致的狂熱,三分以上的優秀作品才是普遍存在,“四分”的狀況,即使出現,也不太正常——

想象一下,一部電影節的藝術作品,卻贏得所有專業人士頂禮膜拜的讚譽,這確定不是造假或者公關行為嗎?

從安橋到蔚海再到藍夏,那些場刊評分創造奇蹟的作品,卻往往無法贏得最高獎項,這就是直接證明。

就目前而言,藍夏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湧現六部三分以上的作品,而非主競賽單元還有另外四部三分以上的作品,電影節在進入最後三分之一衝刺階段前,就已經奠定了佳作雲集的基調,堪稱一項壯舉。

上一次,藍夏電影節的作品們能夠贏得如此優秀的評價,應該要追朔到十年前了,積弱多年的藍夏終於揚眉吐氣了一番。

不過,這依舊不是結束,最後收官,才是最困難的部分——

因為塞卡電影節的腳步正在靠近,哪怕隔著一片海洋也依舊能夠感受到塞卡的壓迫正在一步一步迫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