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載歌載舞(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然,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舞步,也不知道眼前到底怎麼回事,但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做一位演員應該做的事情。
既然彩排室裡那二十多個陌生臉孔全部都在學習舞臺,但自然而然,他們也應該學習舞蹈,就是如此簡單。
不需要更多思考。
從前兩次試鏡來看,思考越多、反而越容易出錯;依靠本能、依靠直覺,迴歸初心,順其自然就好。
稍稍停頓一下,深呼吸,將腦海裡的所有思緒整理清楚,然後,艾亞和高寺林就分別以自己的方式開始學習。
嗒!嗒!嗒!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沒有音樂沒有伴奏,就只有節拍,但對正前方兩位舞蹈老師來說,就已經足夠,依靠節拍就能夠舞蹈。
輕盈,優雅。
舒展,流暢。
這是復古爵士和流行嘻哈結合的新潮舞步,沒有眼花繚亂的動作設計,也沒有華麗繁瑣的難度動作,單純從視覺來看,舞步甚至有些簡單,普通人也沒有問題,哪怕肢體不協調的舞痴也能夠輕鬆跟上。
但細細觀察就能夠看出差異來。
一是肢體語言,二是表情神態。
其實,嚴格來說,這兩件事也就是同一件事,舞蹈表現力。
看看兩位舞蹈老師就知道了,如此舞步設計,動作本身並不難,但身體線條非常重要,手臂的延伸、腳步的細節、動作的銜接等等等等,一切都是關於細節的,甚至能夠感受到手指和髮絲都舞動起來。
開啟!舒展!延伸!
肢體動作的線條,將舞蹈的美妙與活力完全展現出來。
另外,表情、眼神、動作,整個由內而外傳遞出來的情緒,真正能夠感受到身體的律動,消融在旋律和節奏之中,活潑、歡快、幸福,宛若沐浴在陽光和噴泉底下盡情跳舞放聲高歌,微風都是甜蜜的。
舞蹈,也是一種表演。
也許,舞蹈沒有臺詞,甚至就連表情也看不清楚,更多還是透過肢體展現,但毫無疑問,舞蹈是具有感染力和衝擊力的。
同樣的舞蹈動作,由不同舞者來完成,呈現出來的情感與情緒各不相同,這一點,和表演是一樣的——
每位舞者,對於動作、對於情感、對於故事和角色的理解都不同;同時,透過肢體語言表達情感的能力與天賦也不同。
舞蹈,也是一種藝術,並且很大程度上依賴天賦。
暫且不說芭蕾、現代舞那樣專業含量非常高的舞蹈,單單說年輕人流行的嘻哈,也同樣沒有例外:
相同的動作,有些人做出來,就是賞心悅目,甚至不需要太過精準,就能夠感受到他的個人風格;有些人做出來,動作堪稱完美,然而表現力和衝擊力卻幾乎為零,看起來就只是一堆動作的組合而已。
舞蹈,對普通人來說,講究的是動作;對天才來說,講究的是表現力。
當然,表演也是如此。
不過,對於歌舞電影來說,他們尋找的是演員、而不是專業舞者,這就是細微區別,有一個微妙的界限。
當演員們在唱歌跳舞的時候,也許動作不夠精準、也許線條不夠漂亮,但肢體表現力必須令人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演員對於舞蹈動作、對於角色情感的理解必須細膩而深刻,最後透過歌舞呈現出來。
這,也是第三次試鏡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