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關鍵詞就是這個。

吃瓜群眾們紛紛表示,整個情況太荒唐太好笑卻也太真實了。

沒有劇本、沒有卡司、沒有故事,什麼都沒有,甚至就連專案名字都不知道,更不要說陸潛的創作靈感了,一切的一切都處於摸瞎狀態,僅僅只是聽到了一個“歌舞型別”,然後一個兩個就集體瘋了。

網友們就好像打雞血一般,面紅耳赤、怒不可遏,迫不及待地下結論,而且比任何人都更加激動篤定。

這,又是何苦呢?

就如同荒誕一般,難道沒有人覺得眼前的場景多麼可笑嗎?

也難怪陸潛和藍鯨影業方面根本就不屑做出任何回應,看看這些網友們的反應就知道,沒有必要了。

然而,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常態,任何事情,只要和陸潛沾邊,似乎就不簡單。

業內人士,也不例外。

蘭川,一片喧囂。

大大小小的不同場合裡,總是能夠聽到人們討論陸潛;公開和私下的不同場合裡,總是能夠聽到不同意見。

人們不斷交換自己的意見,並且表達對電影的不同期許和判斷,每個人都在爭先恐後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有之;吃瓜者,亦有之。

但和社交網路比較起來,有些相同,也有些不同。

支持者們,客觀存在,而且著實不少,但他們普遍比較低調,甚至認為這件事本身沒有什麼爭議的價值——

沒有絕對的型別,只有絕對的作品。

什麼意思?

任何型別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作品本身。

並不是所有超級英雄電影都一定會成功,就好像不是所有歌舞電影都一定會失敗,“型別”,只是一個標籤。

目前,他們沒有多餘資訊,僅僅因為“歌舞電影”的標籤就判斷陸潛在犯蠢,這難道不是真正的愚蠢嗎?

就好像他們看到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投入製作,然後就篤定電影一定會引爆票房一樣,任何具有一點點理智的專業人士都知道,這是錯誤的觀念,所以,他們為什麼要指責或者反對陸潛呢?

就因為陸潛選擇了一個常人不會做出的專案嗎?

這是什麼荒謬的理論?

如果根據型別展開判斷的話,陸潛根本就不會出現在眾人眼前,“解除好友”就不可能取得二十八億票房,“突襲”更加不可能爆發出六十六億的能量,藍鯨影業也不會成立,蘭川也不會進入現在的狀態。

一切,根本就不會發生。

他們正在討論的是陸潛,獨一無二的陸潛,類似的情況在陸潛身上也不是第一次第二次了,不是嗎?

所以,沒有必要操之過急,稍安勿躁、靜觀其變,即使不等電影上映,至少也等藍鯨影業放出更多訊息之後,再觀察再判斷,也依舊來得及。

在行業內部的支持者們看來,這些爭論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他們不屑也不想加入這場荒謬的爭論裡。

自然而然,他們的聲音就被淹沒掩蓋,鋪天蓋地全部都是反對者的聲音,打破平衡。

看\災難藝術家\就\記\住\域\名\:\w\w\w\.\8\2\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