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陸潛也預料到了這樣的情況,即使試鏡團隊設定情境的意圖被識破也沒有關係,演員們的應對方式才是。

或老道或青澀,或慌張或鎮定,或不安或坦然……不同的反應,就能夠窺探出演員對這份工作的態度。

歸根結底,專注和決心,這才是陸潛希望看到的。

第二層,故事。

這裡,可以簡單劃分為兩種可能:

第一種,一無所知,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需要講故事,被殺一個措手不及。

第二種,有備而來,提前知道考試題,於是做好準備,信心滿滿地登場。

但對陸潛來說,兩種可能,沒有區別。

不管是措手不及,還是有備而來,陸潛真正想看的,還是他們的故事,當然,二者之間還是稍稍有些不同。

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腦海裡浮現的故事完全就是一種條件反射的呈現,往往能夠折射出演員對試鏡的真實期許,也許是自己希望展現出來的一面,也許是自己期待試鏡帶給自己的效果,一切都是直接的。

有所準備的情況下,則是演員們精心準備之後希望呈現出來的面貌,但和表演又稍稍不同,一個故事往往就能夠看出他們對試鏡的理解、對錶演的理解,當然,同樣也能夠看到他們對此次試鏡的期待。

比起前者來說,後者需要表現得更好才行。

所以,偷看考題的結果,未必就是佔據優勢,反而可能成為一種劣勢,太過刻意太過用力,卻毀掉自己的機會。

歸根結底,“講故事”,陸潛想要看到的是一種真實——

對演員生涯、對蘭川事業、對夢想和生活之間的鴻溝,這些演員們是如何看待的?

也許,有些演員剛剛入行六個月,卻已經成熟老道,無法掩飾自己的貪婪和野心。

也許,有些演員已經入行十年,卻依舊保持著滿腔熱忱,純粹因為熱愛而不斷探索。

也許,有些演員依舊年輕,卻已經歷經滄桑,反而擁有一種豁達與從容。

也許,有些演員韶華不再,焦慮和恐慌越來越嚴重,迫切而懇切地抓住任何機會。

“故事”,而不是“表演”,陸潛透過這樣的方式,強迫演員們不得不摘下面具,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

關鍵就在於,置身於蘭川這個名利場大染缸,這些演員們的身上,到底還有多少純粹而自然的“真實”留下?

又或者說,經歷現實生活的摔打和摩擦之後,這些演員是否還願意展示自己的真實,又願意展現多少?那顆赤子之心是否依舊在跳動?還是說夢想早就已經屈服於現實,轉而演變成為滿嘴苦澀和憤世嫉俗?

這也是陸潛所希望看到的,同時也是整個試鏡的核心目標。

至於試鏡團隊是否暴露自己的意圖,至於試鏡考題是否洩漏,至於演員的故事講得好不好,其實都不重要。

試鏡,只是一個平臺而已,醉翁之意不在酒。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