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試鏡,到底是怎麼回事?

某種程度上,艾亞和高寺林已經窺見部分真相,揣摩出陸潛的真實意圖,這一切,確實全部都是設計。

正如陸潛所說,這次拍攝的專案,是關於一座城市的電影、關於一部電影的電影,也是關於一個夢想的電影。

在蘭川,每年都可以看到大量新鮮血液的湧入,有初出社會的年輕人,有準備轉換生活軌道的成年人,也有生活遭遇挫折之後重新鋪陳規劃的特殊人群,還有純粹就是想要前來體驗人生的興趣愛好者們。

所以,在這裡,永遠不缺少演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也許是為了名利,也許是為了利益,也許是為了獎項,也許是為了娛樂。

陸潛並不在乎,他沒有偏見也沒有歧視,但他需要看到這些演員身上的光芒,尋找契合專案的那個演員——

夢想。

這是一部關於夢想的電影,在蘭川飽受挫折、四處碰壁之後,或心灰意冷、或熱情依舊、或飽含深情的演員;撇開處境和現實不說,靈魂深處依舊熱愛表演、熱愛電影、相信夢想、敢於做夢的演員。

於是,陸潛設定了一個情境,他所需要的,不是演員的“表演”,而是演員的“情緒和感受”。

有些時候,他們應該以角色為主,根據角色來挑選演員。

有些時候,他們則以演員為主,根據演員來塑造角色。

此次的作品,介於二者之間,但稍稍更加傾向於後者,儘管陸潛腦海裡已經有角色輪廓,但他不準備為角色定性,而是希望能夠找到演員,透過彩排和培訓,一點一點看著角色在演員身上變得真實起來。

準確來說,從試鏡的這一刻,電影的“製作”就已經開始,演員們的表演也已經開始,只是他們不知道罷了。

情境,分為兩層:

第一層,干擾。

其實,陸潛本來的要求是,“打斷或者干擾”,二者選一,如果持續不斷的干擾,可能就會過猶不及,反而被演員識破,點到為止的一次打斷或者三次干擾,這就已經足夠。

主要目的就是看看演員在試鏡過程中遭遇打斷或者干擾,他們下意識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在舞臺劇表演裡,這是基本功。

因為演員們在劇院裡表演,和觀眾們面對面,現場時時刻刻都可能出現干擾因素,乃至於意外狀況,但除非是緊急事件,否則演員們的表演都不能被打斷,必須保持專注,全心全意地沉浸在角色狀態裡。

電影,則不然,如果被打斷了,那麼重新拍攝就可以了。

但是,陸潛希望看到演員們的專注和決心。

是否出錯,並不是重點,而是遭遇打斷或者干擾之後,是否繼續努力、繼續堅持、繼續做出不同嘗試,哪怕表演已經亂了,依舊用自己的方式堅持完成表演,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果滿嘴藉口,又或者是自暴自棄,又或者是注意力完全轉移開始其他嘗試,再不然就是徹底現場崩潰——

這些,全部都是不合格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陸潛才邀請白誠擔任試鏡團隊的成員,不管什麼情況,食物在白誠眼睛裡的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不需要刻意表演,白誠就能夠讓演員們感受到自己被忽略被無視的挫敗。

可惜……

試鏡團隊的四人組,全部都不是專業演員,一個兩個明顯發力過勐,這才被艾亞和高寺林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