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不止如此(第2/2頁)
章節報錯
沒有鄙夷劇集的意思,但劇集、戲劇、電影,這根本就是三種不同藝術表現形式,它們都有自己的優點,卻沒有必要將三者擺放在一起比較。
關於陸潛的異想天開,衛徹就連膝蓋都在竭盡全力表示排斥。
衛徹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緊張和焦慮已經完全舒緩下來,連帶著,表情和儀態也都跟著放鬆下來。
不需要太多表情,眼神的一來一往之間,就能夠清晰感受到他的情緒。
如果江澄海在這裡,看到這一幕,應該會下巴脫臼——
他認識衛徹這麼多年,也沒有看到衛徹如此放鬆如此鮮活的表情,但在陸潛面前,衛徹卻做到了?
他們確定今天才是首次見面嗎?
看著衛徹滿臉嫌棄的表情,陸潛不僅沒有抗拒,而且還稍稍靠近一些,神秘兮兮地壓低了自己的聲音。
“衛徹導演,流媒體也就意味著,不需要考慮收視率、不需要考慮廣告收入,只需要考慮訂閱使用者即可。”
不知不覺地,衛徹的身體也跟著前傾,注意力再次集中。
“具體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很簡單,我們什麼作品都能夠製作也敢於製作,因為廣大的訂閱使用者,不同作品總是能夠覆蓋到一小部分群體的。”
“當然,我必須承認,流媒體也需要賺錢,所以點選率高的那些作品型別,後續可能會投入更多製作;同樣,點選率高的作品也應該容易得到開發續集的機會,這都是客觀存在的。”
“但回聲對我來說,始終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平臺,我期待著更多獨立電影、藝術電影、邪典電影能夠得到機會。”
衛徹瞪圓眼睛,彷彿受到驚嚇的兔子,“你確定?”
陸潛點點頭給予肯定。
“這些電影,即使選擇藝術院線發行上映,他們的覆蓋群眾面依舊非常有限。”
“而且,藝術院線往往都在大城市,那些小地方的影迷們也無法被覆蓋。”
“如果他們能夠登上回聲的平臺,就意味著他們能夠被看到,聽到更多聲音,同時也得到更多機會。”
“另外,對觀眾來說也是好事,因為他們能夠欣賞到更多不同型別的作品,開啟眼界。”
“我認為這不僅僅是雙贏。”
“回聲試圖證明的一件事就是,那些所謂獨立電影,受眾面,真的那麼窄嗎?”
最後一句話,意味深長。
衛徹,一聽就明白,因為他就是此類典型“受害者”之一:
從“七”到“格鬥俱樂部”,衛徹一直飽受困擾。
當年,這兩部作品上映的時候,被罵得狗血淋頭,特別是“格鬥俱樂部”,遭遇鋪天蓋地的差評和吐槽。
票房數字,慘不忍睹。
“怪物3”之後,衛徹沉寂了三年;“格鬥俱樂部”之後,衛徹又沉寂了三年。
那麼,後來發生了什麼?
“七”和“格鬥俱樂部”進入錄影帶市場,小眾影迷們、資深影迷們漸漸發現這兩部作品,如潮讚譽來襲。
慢慢地、慢慢地,越來越多人為這兩部電影伸冤抗議,作為“黑暗邪典”作品,依靠口口相傳的方式傳播擴散開來。
後來,在整整十年時間裡,這兩部電影備受影迷追捧,並且經過時間沉澱,終於綻放出萬丈光芒。
甚至衛徹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試圖超越自己這兩部作品的巔峰,一直到“社群”的出現才扭轉了局面。
對於陸潛的話語,衛徹感同身受。